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 第96章

好处是,秦夏还真不缺本事。

例如这文思豆腐羹,只有他能做得。

文思豆腐羹里的豆腐,乃至其余的食材,包括花菇、嫩笋、鸡脯肉等,尽数要切成细如发丝的模样,方能入羹。

若非要来给宋府做宴,秦夏平日里还真没什么机会,施展这个水平的刀功。

需知嫩豆腐本就难切,指头稍微一戳就碎成渣了,比切老豆腐的难度又翻了几番。

但众人只见秦夏举起菜刀,将嫩豆腐剖成两半,先切片,后切丝。那豆腐在旁人眼里,就是挤在一起的一块白色东西,哪知等到最后,豆腐自菜刀一片划入水中,当即便化成“万千发丝”,在水中浮沉飘摇。

“今次我也算见过世面了!”

宋府后厨的管事婆子看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拍着胸脯,连声感慨。

先前他们私底下议论,还觉得大房请来的厨子怎么着也比不上常老爷子。

如今见了秦夏这一手刀功,就知功底有多厚。

这才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把这些费劲的菜都料理完,将一些相对简单的分予郑杏花、庄星和宋府本来的厨娘、丫鬟们,外面那一缸螃蟹这会儿也拆得七七八八。

秦夏看过那些蟹壳,比划了一下大小,就挽起袖子,去外面缸里捞了两条皮实的大黄鱼出来。

这最后一道菜,他要做的,正是“假蟹”。

第058章 真假螃蟹

秦夏上一世做过几回这道菜, 第一次尝试是出于好奇的复原,后来则是为了给几个朋友尝尝。

宋冬灵说得其实没错,假的终究是假的。

厨子的手艺再厉害, 也没法把鱼肉变成蟹肉, 总归有人会吃出来。

所以与其将之理解为“作伪”, 不妨理解成, 这就是一道上档次的功夫菜。

大黄鱼刮鳞洗净, 下锅煮熟,取出后剔去鱼骨细刺,仅保留鱼肉。

咸鸭蛋碾碎, 为了提升口感, 秦夏只用了蛋黄, 撇去了蛋白。

宋府的咸蛋腌得不错, 蛋黄在碗中呈金沙色,油脂丰富。

锅内烧油,先翻炒鱼肉,“下鸡汤滚”。

而后放入咸蛋黄搅拌均匀,再加香蕈、小葱, 倒入姜汁、黄酒,即可出锅。

《随园食单》里还写明,吃这道菜的时候可以配着醋, 其实也是为了让其口感上更接近蟹肉。

假蟹出锅, 秦夏特地盛出来一些, 请了宋冬灵留在此处的婆子和那位大房的管事品尝。

这两人在府中下人里是得脸的,平日里专门赏的, 或是吃不完分下来的菜没少进他们的嘴,要么说高门大户的小厮丫鬟, 过得日子指不定比普通百姓家的哥儿姐儿还好,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都吃过螃蟹,尝这道菜时,不敢怠慢。

若是这道菜味儿不对,多半也要再去请示过大公子和三小姐。

秦夏也给他们配了一碟醋,让他们取两个勺,一个勺子舀起假蟹,一个勺子往上浇点醋。

管事和婆子一人吃了一口,迟疑了一下后,赶紧又吃了一口,然后各自抹抹嘴道:“别说,还真有几分螃蟹味道。”

“正是,这么一烹,鱼肉似蟹肉,蛋黄似蟹黄,加上醋,也能尝到海里的鲜味。”

见这道菜没问题,秦夏便教给此处的帮厨如何摆盘。

将螃蟹壳当成小碗,假蟹肉盛放其中,其余的蟹钳、蟹腿等保留一部分在周围当做装饰。

一桌八人,便放八份螃蟹壳。

至此,寿宴上的菜基本做毕,开席的时辰一到,宋府训练有素的下人们便排着队进来,各司其职,挨个往外上菜。

此时各桌上其实已经摆了不少东西,酒都祝过了两轮。

只见每桌各有鲜果、干果子四样、寿桃花饽饽山一座,其上各贴着“福寿安康”等字样,另有糖缠蜜煎,其上雕花,极近精巧,这都是家里庖厨做不出,专门自外面专门的铺子买来的。

还有各类小食、腊味拼盘等若干。

这些上了桌,大部分人不会动筷,动了只会让人觉得不是规矩。

就拿花饽饽、糖缠蜜煎等来讲,更是“看菜”之列,只能看,吃不得,真若是吃起来,无非就是一样白面馒头、一样€€人的糖浆。

所以比起这些,大家伙自然更盼着热菜。

眼看又是一轮祝酒结束,落座回原处的几个掌柜凑在一处,看着花饽饽上的桃儿叶子,小声议论起来。

“宋府得罪了常悦楼,而后也不知请了哪家的庖厨,我特地打听过,也非是百味轩的。”

“咱们齐南县的厨子,哪里还有越过这两家去的,再往下的酒楼食肆,那都不入流,宋府焉能看得上?我估摸着,兴许是请了谁家府里的厨子或是厨娘来操持。”

“非得是县城里的么,要我说,还有可能是府城的厨子……”

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兴起,就见席上另一人老神在在地喝了口茶道:“你们这些人啊,消息都不如我灵通。”

此人明显是知道什么,却故意卖关子,惹得对面追问了几句,才道:“宋府这回的庖厨,乃是宋老爷连襟,桑府的桑掌柜介绍的,说是城中秦记食肆的掌柜。”

“秦记食肆?那是个什么地方?”

说话的人明显不屑道:“还能是什么地方,不过是一个巴掌大的铺面,好似开在鹤林街那头,卖些上不得台面的市井吃食。也不知如何入了他桑成化的眼,又给宋老爷灌了什么迷魂汤。今日的菜,怕是没什么可吃。”

说罢又道:“我来前已差人去百味轩定了雅间,诸位可有要一同去的?”

听他这么一说,几人顿时对面前即将到嘴的寿宴没了兴致。

相比之下,更乐意接受去百味轩的邀请。

下头各桌的议论声嘈嘈切切,离得远听不分明,却足以让宋栾心中忐忑。

说实话,他这回下决心请那什么劳什子的秦记掌柜,纯粹是看在桑成化的面子上。

且别看表面上在齐南县,宋府压了桑府一头,其实宋府的生意,少不得桑府的助力。

若不是桑锦瑶临终前嘱咐桑成化,让他看在外甥和外甥女的面子上继续帮衬着宋府生意,宋府也不一定有如今这份煊赫。

可事到临头,宋栾又实在担心那年纪轻轻的庖厨将宴席给搞砸。

好在他没担忧多久,上菜的丫鬟们便已经现了身。

那些个菜名都换上了吉祥的名号,诸如吉星高照、紫气东来、鸿运当头、十全聚宝……

来赴宴的众人这样的席面也已吃过不少,知晓这些菜色不仅名字差不多,味道也大同小异。

可是让众人始料未及的是,宋府的这顿寿宴当真是新意频出。

刚刚率先发起话题,质疑宋府请不来常老爷子掌厨的那位宾客,夹了一筷子龙井虾仁。

起先他还不知道盘子里的绿色点缀是什么,直到虾仁都到嘴边了,才闻到了一股茶香。

茶叶如何炒虾仁?

在他看来,不过是没眼界的厨子强凑出的菜色罢了。

哪知一尝过后,发觉龙井茶的香和虾仁鲜融合在一处,竟是半点不显得突兀,且茶香幽远,细品还有一丝清甜,想也知道,必定是好茶了。

别人得了这等好茶,连泡都舍不得多放一撮,宋府却拿来做菜,这么多桌席面,光茶叶就得用去多少?

此人不由暗暗在心底,再次肯定了宋府的富贵。

接下来其余的菜,同样没有一个不合口的。

先前脑袋挨脑袋说闲话的几人,齐齐变得安静,原因无他,皆是在于嘴巴早就被桌上菜肴占上了,手里的筷子勺子就没停过。

哪怕宋府的菜量给得不算少,可这些人个个都和三天没吃过饭一样,看着斯文,实际一口下去比谁吃得都多。

一早贬损过秦记的那人,处境最为尴尬。

他又不是傻的,在最开始尝过几口后,就知道秦记的掌柜手艺之好,几乎胜过了百味轩。

然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每当他想举筷再吃两口的时候,就要受到其余几人的挤兑。

几次三番,他直接转而去吃冷碟了。

席上旁人乐见如此,少一个人抢菜,他们就能多吃一口,这才是实在。

接下来上的一道菜,是佛跳墙。

宋府取了许多小瓷盅,将此菜分作数份,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放了一份。

很快就有好事之人询问,缘何此菜叫做“佛跳墙”。

上不得主桌,只能坐在次席的郭姨娘一个劲隔着距离给宋云朗使眼色,可宋云朗哪里知道?

在此之前,他压根不知道有这么一道菜!

母子俩的眉眼官司还没打完,那厢的宋云幕却已经施施然起身了。

当然,他说的故事是秦夏根据上一世看过的说法适当改编而成的。

反正遇事不决,就归为前朝旧事,也没人能去考据。

“……说是前朝有一官员,出门赴宴时在席上吃到一道菜,此菜以鸡鸭鸽蛋等食材与高汤一同煨制。这官员雅好美食,只觉得此菜甚好,奈何香浓有余,却鲜味不足,回家后便让家中庖厨以海参、瑶柱、鱼虾等海鲜代之,出来的成品果然鲜香味美,食之难忘。”

“……后来此官员开了一间食肆,以此菜为招牌,有文人吃罢,即席赋诗一首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故而此菜流传后世,名为佛跳墙。”

宋云幕话音刚落,就听得席上响起叫好之声。

“好一个佛跳墙!若非今次在宋老爷您的府上,我等哪里有这口福,吃到令佛祖弃禅之美味!”

“正是,正是!这都是托了宋老爷的福啊!”

恭维声阵阵,说得宋栾是红光满面,看向宋云幕的眼神更多了数分慈爱。

此时,宋府老太君复开口道:“‘佛跳墙’此名虽颇有独到之处,却难免有对佛家不敬之嫌。依我看,不若改个名字。”

人上了年纪,虽不至于和桑府老太太一样吃斋茹素,却也讲究些避讳。

宋云幕见状,顺势道:“祖母所言在理,父亲,掌厨的秦掌柜也曾提及,这道菜的食方失传日久,他偶然得之,复原于此,今日宴席,乃是头回现世,只为恭贺父亲大寿。既如此,不妨就由父亲给这道菜改个名字,日后秦记食肆少不得要售卖此菜,等到时过境迁,父亲之名便能和那故事中的书生一样,流传后世。”

这一番话,真真是说在了宋栾的心坎上。

他兴冲冲地思索片刻,碍于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最后想出一个“福寿全”的名字来。

“佛跳墙”的更名,可谓将这场寿宴的热闹推得极为轰烈。

宋栾吃了两杯酒,倍加觉得飘飘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