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62章

何况大过年的,林叙特意跑了一趟县城。

林叙收下修理费之后,齐桂面色好了许多,他扭捏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林叙:“我听说南江厂有专门的技校教人修船,我们厂的工人也能去旁听吗?”

这方面林叙确实不太清楚,他估计顾大成会更了解一些,不过他还是觉得疑惑:“你们厂不都是些老师傅吗?”

“他们愿意学。”齐桂道,“我也想着,他们去海城学一学,把本领学实了,以后就算这厂开不下去了,他们手艺够扎实,还是会有人找他们修船。”

老师傅们主要是被林叙刺激到了。

林叙来修船的时候,他们觉得林叙压根不像精通修船的样子,结果人家三下两下就把他们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处理了。

林叙在那儿指导,他们只是按林叙的要求办事,却根本不知道这船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林叙于是留给了齐桂一个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他回了南江厂,他再替齐桂打听打听。

“那就拜托你了。”齐桂道,“到时候我们争取派两个年轻工人过去。”

“行。”林叙应了下来。

他这趟还是坐汽车回家,不得不说,虽然论舒适度,这个年代的汽车和后世根本没法比,但要比他平时坐的大巴车舒服多了。

林叙是上午出的门,回家已经是傍晚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培听到车声,立刻从房间里跑出来:“你给人家把问题解决了吗?”

“解决了。”

“我就知道没解决,你肯定早早就回来了。”林培喊林叙一起进去,“赵海平和钱鸿来找咱俩了,钱鸿今天才到家。”

一年不见,赵海平和钱鸿都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因为日子过得好了起来,两人的精神状态已经和初见时很不一样,尤其是钱鸿,他现在有工资拿,又在机关里,整个人看上去更利落了。

不过钱鸿的工资不如林叙多,毕竟船厂是创收单位。

大家在聊过完年什么时候回去。

林叙和林培还好,赵海平在京城读研究生,回趟家真可谓穿越千山万水,好在他这个专业就是天南海北地跑,久而久之,赵海平早就习惯了。

钱鸿在家也待不了几天,他假期和林叙一样长,可他还要值班。

机关里的节奏很慢,钱鸿主要做文字工作,他文章写得好,也很受领导赏识。

不过钱鸿自己其实不太想当笔杆子,倒是想到做实事的部门,可惜他专业不对口,领导又需要一个会写文章的下属,他提了几次都被驳回了。

“林叙,你今天给三桥船厂修了船?”赵海平把话题转向林叙,“我回来之后就听说了,这船不好修,再继续往水里泡着,那一车煤炭都要遭殃。”

林叙摇了摇头:“没那么夸张,货还在,泡不烂的。”

“你们船厂真用船发福利?”钱鸿露出一个促狭的笑容,“刚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都要乐死了。”

林叙:“……你俩是不是故意看我出糗的?”

“哪有。”

赵海平拎了一筐京城特产,“可惜烤鸭带不回来,改天你来了京城,我请你喝豆汁。”

林叙:“你就不能带我喝点好的?把《马铃薯图谱》带给我也行啊,或者叫你们学校来我们厂里买船。”

赵海平:“我们学校都没有船舶专业。”

林叙的回答非常干脆:“赶紧找你们校长办一个。”

“那还不如让你来当校长。”

林培指了指自己:“我当校长的可能性都比他高吧,好歹你们学校数学系很不错。”

林叙于是郑重其事拍着林培的肩膀:“那记得,等你当了校长,一定要买我们厂的船。”

林培:“……”

京大可是在北方,要京大买南江厂的船,还不如叫海城大学买,但问题在于,林培左思右想,也不知道海城大学买船有什么意义。

几人胡扯了一通,都说林叙现在是一个合格的船舶销售员了。

“近船者卖船,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了。”

其实现在几人已经很少聊到学习和工作上的方面,毕竟专业背景不同,所从事的行业也不同。

林叙在海城,林培将来要进研究所,钱鸿在宁安,赵海平不出意外会留在京城,现在他们每年还能聚一聚,再过几年,见面的次数必然会越来越少。

所以几人很珍惜眼下能聚一聚的时光,就算再忙,也会尽量回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互相见证了彼此从复习备考走到现在,看到对方,就算眼下过得安逸,动了想停一停的念头,也会从对方身上汲取到力量。

几人里面,林叙学的是造船,在大众印象中,这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行业,整天和火花电气打交道,不如机关里清闲,也没有文化人的风范。

然而,在赵海平他们看来,林叙所走的每一步,都在践行自己对船舶这个行业的热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每次看到林叙,他们都深受鼓舞。

旁人觉得钱鸿在机关里更体面,每天写写文章就能受到领导赏识,以后能当干部,可钱鸿却更羡慕林叙能脚踏实地,能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钱鸿就经常感慨,都在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他成日埋头写这样的话,却从没有付诸过实践。

林叙只能劝对方,他俩的工作都有积极意义。

钱鸿能写的东西,把他的脑袋挖空了都未必写得出来。

而且正因为钱鸿意识到了这一点,他t€€才能在落实“虚”的同时不忘落实“实”。

……

难得见面,几人还是很开心,家里没有什么要他们干的事,几人就一起在村口晃了两圈。

村里确实没什么娱乐活动,倒是有条件好的人家新添了台电视机,可林叙他们对电视都没什么兴趣,这些电视林叙上辈子都看过了,相比电视剧,林叙对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更感兴趣。

80年的时候,南方一家杂志《武林》正式刊载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当时在他们学校就大火特火,那会儿林叙在校外的报刊亭根本买不到这本杂志,新的一期一出,立刻被抢购一空。

金庸远不止《射雕英雄传》一部小说,在离交大不远的一条街上,旧书摊里卖着各种金庸书的盗版,《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这些,都是港岛那边买到书的人印下来的,每一本都看得人欲罢不能。

武侠这个题材一下子就火了。

以前这类小说根本没人写!

而这一年,《少林寺》在影院上映,一张票1角钱,据说这部电影光票房就挣了1.6个亿。

他们厂里人一边感慨“造船的不如拍电影的”,一边把《少林寺》看了一遍又一遍,电视上有港岛电影相关的新闻,大家都特别关注。

当时都传港岛的电视剧要被引进,是一部叫《大侠霍元甲》的电视剧,林叙他们虽然没看到电视剧,可“昏睡百年,国人已渐醒”这首歌,大家却都在收音机里听过了。

林叙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港岛作品,不管是电影还是武侠小说,质量都相当高,即使他上辈子都看过,再看一遍,还是不觉得老土。

平时上班,大家也会聊一聊前一天看的电视剧或者小说,《少林寺》的主题曲《少林少林》大家老哼,林叙甚至听说,谁家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估计他考不上大学,就把他送去嵩山学武术。

第71章

回厂

除夕这天, 一家人忙得差不多了,把家里的东西再收了收, 就可以准备年夜饭了。

林叙和外公小舅一道去上了坟,下午没什么事做,就在家看了会杂志。

林叙这次带了好几本杂志回来,都是他去厂里档案室那边借的,有老杂志,也有新杂志,林叙没事干就会多翻翻。

他和林培正埋头看书呢,就听门外响起一阵车声,小舅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舅喊着他的名字:“叙叙,人家找你的!”

林培闻言也蹦了出去。

除了外公外婆和小舅舅妈, 出门在外, 没有人会叫他叙叙, 林叙听了一年的“林工”和“林主管”,回家被叫小名,他心里有点害羞,也有点窘迫。

不过林叙倒不觉得被这么称呼很丢脸, 他毕竟是活过两辈子的人了,只要外公外婆小舅舅妈身体健康,他们爱怎么叫怎么叫。

林叙出门一看,来人时那天送他去三桥船厂的司机师傅, 对方正把一包包东西往地上搬:“林师傅, 这是三桥船厂的齐厂长给的年货,特意叫我来送给你。”

林叙疑惑道:“齐厂长不是给修理费了吗?”

“我也不清楚, 是他叫我送过来的,那我就先回去了啊。”

这话刚说完,对方放完东西,就直接开车走了。

林叙:“……”

他发现了,这些船厂的厂长们,真是一个比一个豪爽。

当然,三桥船厂的经济状况只是一般,齐桂送来的年货就是腊肉和本地产的粮食酒,还有些干果和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过林叙觉得,他领了修理费,就等于说他帮三桥船厂修船这事了结了,没想到齐桂还会送吃的过来。

林叙还有些踌躇,林文华却道:“人家厂长不是有事托你问吗?你回海城之后惦记着这事就行。”

林叙道:“也只能这样了。”

替齐桂问一声只是举手之劳,不过对他们这种小地方出身的人而言,海城又大又豪华,叫人望而生怯,林叙在南江造船厂,就等于多了一个自己人,齐桂他们心里也能安稳一些。

林家的春节依旧宁静而和谐,餐桌上的菜比前几年更丰富一些,不过还是吃得很简单。

家里的条件比前几年好了,不过旧饭桌、旧椅子小舅和舅妈都没换,还在将就着用,桌角开了一条缝,就用胶布粘好。

小舅和舅妈的精气神依然是足足的。

林叙分到了海城的船厂,今年当上项目主管了,林培则在海城交大读研究生,放在整个红河村乃至整个公社,林家都是头一份的!

林培刚出生那几年,林文华和郭萍夫妻俩没再要孩子,郭萍身体也不好,这个年头讲究多子多福,孩子少的人家,站出来都没孩子多的人家有底气,毕竟一家子只要有一个成才了,家里人的日子都能往好了过。

林家底子单薄,儿女也单薄,看着就不是会兴旺的人家。

可现在,村里人提起林家这两个年轻人,谁不羡慕?

都是去海城读书、见过大世面的。

还吃上了皇粮!

虽然还是会有人嘀咕“海城又怎么样,孩子都不在身边”,可对于林叙和林培的出息,羡慕还是更多。

何况林叙现在也是林家的孩子,他虽然是外孙,可这几年他一直把林家当成自家,早就是林家的一员了。

说起郭萍对林叙的好,村里有些爱说闲话的笑她“郭萍你是真大气,姑子的孩子都照顾得这么好”。

现在谁都笑不出来了。

郭萍大气?

别看他们都干一样的活,可到了出门做客的时候,郭萍衬衫就有的确良衬衫、丝绸衬衫,版型料子都好,冬天穿的大衣,村里人见都没见过,都是挺括又有型的。

林文华一天到晚去邮局拿汇款拿东西,进了林家门,林家人不爱吹牛,可海城产的风扇、台灯,还有他家接上的电,谁都能看出来,他家这日子是一天赛过一天。

谁要是能过上郭萍的日子,谁都能和她一样大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