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第111章

“我是为了给你一个惊喜。”卫强道,“我猜你绝对会参与这个项目。”

林叙自认过得相当低调,可自从他负责了南江厂一个接一个项目之后,在几家和南江厂有竞争关系的船厂,他可谓是名气相当大的年轻专家。

当初林叙他们参与驱逐舰的项目时,就在大连厂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卫强这次来南江厂, 也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反正我这趟不能白来,得多学点技术回去。”卫强感慨道,“造高附加值船, 我们厂总不能落后一步吧?”

这次卫强被安排到南江厂, 除了他自身能力比较出色外, 也是因为他大学在交大读的,有在海城生活的丰富经验。

“趁着这次机会,刚好回学校看看老师们,再去看看华洋和王宁琦他们。”卫强感慨道, “不知不觉都毕业好多年了。”

“是啊。”林叙点了点头。

“老师们都老了。”卫强叹了口气,“不过不必说老师们了,就连我自己,我都觉得比大学那时候老太多了, 一转眼就快40了。”

林叙他们班里, 卫强原本就是年纪最大的那个,他们入学的时候, 卫强都满30岁了。

卫强感慨着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老师了,然而,不仅是远在大连的他,哪怕是一直在海城的林叙,平时见老师们的机会也很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甚至可以说,除非是造船有需要,他也不太会跑到学校里去€€€€上班之后,心态就很难和学生时代一模一样了。

用陈辽的话说,这叫“沧桑”。

不过这艘LNG船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海城交大也派了老师来参加,但因为周期偏长的缘故,参与这个项目的都是年纪比较轻的老师,应该是林叙他们毕业之后才入学的,所以林叙和卫强对他们都不太熟悉。

“林叙,听说你们厂负责这个项目的是你?”卫强问他,“我在路上听人家说的。”

他一开始自然是不相信的,毕竟LNG船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既重要又危险,出于慎重的考虑,应该不会交给林叙。

林叙在造船上确实有超出常人的才能,但他实在是太年轻了。

一般来说,难度和危险性相对高的项目,牵头的应该是经验丰富同时性情稳重的人。

不过来南江厂之后,卫强才意识到南江厂领导对林叙的器重。

散货船暂且不提,林叙负责的这个项目卫强是知道的,然后是集装箱船和LPG船,放在任何一家船厂,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大项目,而林叙居然已经有了负责这些项目的经验。

林叙他们从大连厂回去之后,卫强和几人的联系并不频繁,后来林叙出国读书,几人之间的联系自然更少了。

就算林叙和他联系,也不会提到这些自己负责过的项目,在卫强印象中,林叙压根不是那种爱吹牛的人,就算他完成了100%的项目,他自己通常只会提到其中的20%左右。

但林叙天生就喜欢造船,只有在南江厂他才能有这么多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也算是如鱼得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

卫强去学校拜访老师们的那几天,林叙也和他一起去了,刚好卫强觉得一个人去会比较尴尬,有林叙陪他,他刚好可以壮壮胆。

林叙:“……”

他记得卫强走的不是这种路线。

在他印象中,不管是读大学期间的卫强,还是工作以后的卫强,对方都是绝对的社牛。

林叙也有很久没有回学校了。

船舶系在交大依然是强势科目,虽然眼下船舶行业整体低迷,也影响了船舶系的招生,但交大船舶系一向有口皆碑,至少在船舶这个专业上,交大永远能招到最出色的一批学生。

和上次林叙回学校的时候相比,交大的变化确实很大。

陈明峰前几年就从系主任的位置退了,当时他还参与到教学,但这次林叙他们回去,才知道陈明峰已经退休了。

刚开始他还被返聘回学校教书,但后来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就慢慢离开了教学岗位。

林叙和卫强在教师宿舍见到了他,林叙陈明峰熟悉,而卫强他虽然已经好几年没见,却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来。

卫强在大连船厂的经历,陈明峰也仔细听他聊了聊€€€€陈明峰对南江厂更熟悉一些,而大连船厂虽然同属船舶系统,但毕竟是北船的代表船厂,和海城交大这边合作不是特别多。

毕竟北船也有船舶专业更强势的学校,海城交大这边不能主动去北船抢地盘。

陈明峰看上去确实老了许多,头发比上次见面白了许多,虽然身体承受不住动辄几个小时的教学,可他在家也没有闲着,反而利用闲暇时间写书。

他既写物理相关的书籍,也参与到船舶专业相关书籍的编写,有些是偏专业的,有些则是偏科普类的,陈明峰虽然不是船舶专业出身,但在船舶系当了多年主任的经验还是让他成为了业内专家。

当然,他不是技术领域的专家,而是形势领域的专家€€€€目前船舶行业发展的总思路里,就有一部分是由他提出来的。

而除了陈明峰外,教过林叙他们那批学生的老师们也逐渐退休了,毕竟他们这批教师都是60年代就已经入职的教师了,一直到林叙他们入学之后,船舶系才恢复了正常的招聘节奏,新教师们才陆续加入。

林叙有些伤感,卫强却安慰他道:“这种事免不了的,往好处想,老师们教了一辈子书,现在正好能停下来歇一歇。”

林叙点了点头:“也是。”

而除了这几天之外,林叙的大半时间都花在了研究LNG船的建造上。

客观说来,建造LNG船的过程其实没有LPG船复杂,因为在设计、建造LPG船的过程中,出力的都是南江厂方面,林叙作为项目主管,必须在其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可以说,他既要负责总结,又要负责兜底,遇上一个技术难关,也是他带着项目组的成员们去攻关。

那时的林叙没有人可以依靠。

现在则不同,南江厂这次合作的都是国内对LNG船有了解的专家€€€€也是在南江厂探索、成功建造出LPG船之后,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研究LNG船建造的人员激t€€增。

在国内第一艘LPG船建造出来之前,虽然船舶总公司也在采取各种方式推进高附加值船的发展,可毕竟没有成功的先例,没有确定的结果,研究上自然会缺少一些动力。

但南江厂成功造出了LPG船,LNG船的建造难度虽然比LPG船要高许多,但二者之间有许多技术是共通的。

换而言之,既然LPG船能造出来,那LNG船建造成功的几率当然会大大增加。

何况无论快慢,LNG船这一船型国内船厂都必然要攻克。

有了LPG船成功的经验,在研究LNG船时,技术员和专家们的动力自然会更足一些。

LNG船的建造,首先需要一些硬性的设备:大型船坞、大吨位龙门吊、涂装车间、分段装焊车间等。(注1)

其中有一些设备,在建造LPG船时,南江厂已经准备了,不过LNG船的建造要求更高,为了让LNG船的建造万无一失,南江厂还是向国外有LNG船建造经验的船厂购买了专利技术,对方附上了一套设备要求。

“说起来差不多,其实技术难度上差不少。”讨论的时候,林叙几人都一脸严肃。

他和陈辽、徐军杨还在一个组,厂里考虑到卫强的背景,也把他分到了林叙手下。

林叙这个项目主管除了有单独负责的部分外,也要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和各个研究组之间的配合,事实上,林叙不太擅长调和人际关系,不过因为他对LPG船的建造十分了解,在整个南江厂,他也是对LNG船的建造掌握最深的人,研究组的成员们大多是搞技术的,对他们而言,一个会搞人际关系的主管,远不如对研究精通的主管来得更有用。

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林叙也算是人尽其用。

林叙全程见证了一艘LNG船的建造难关是如何一一被攻克的。

作为项目的见证者,他可以说,请外援这个决定显然是南江厂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只按LPG船的建造经验去造一艘LNG船的话,就要做好每个环节都要增添新问题的心理准备。

而研究所和高校的技术水平要比南江厂更高,研究所使用的仪器也更先进一些,毕竟在船舶的行业链上,负责最终生产的船厂其实一直处在最底层。

南江厂这种行业顶尖的造船厂好歹还有技术创新,换成那些实力、资金和人员都不足的小船厂,技术创新根本只是妄想。

举个例子说,在造LPG船的时候,南江厂还没有开发出液货舱的研发软件,但在LNG船项目启动,并且有外援加入后,南江厂立刻开发出了一套C型液货舱的设计研发软件,这个软件还经过了现实的计算和校核实,并且满足IGC规则的要求。(注2)

除此之外,项目启动之后,南江厂也逐渐克服了超低温钢焊接和高强度、高镍合金钢液货舱焊接技术。(注3)

而面对LNG船建造难度最大的围护系统,南江厂方面首先购买了来自国外的图纸,之后就在研究所和高校的帮助下对图纸进行改进,这个过程林叙也参与了,他可以说,修改图纸的过程就赶得上他们自己设计一套独立的图纸了,因为内容相当多,图纸就有几千张。

不过因为南江厂此前没有造过LNG船,购买图纸之后再进行修改其实是一个理智的决定。

在现有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建造的危险性就能减少一些,除此之外,修改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光是改结构这一部分,林叙就觉得受益良多。

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在修改图纸,更是在全面深入了解一艘LNG船。

第125章

造船日常

“是不是很有难度?”

一大早, 林叙继续处理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一道身影忽然来到了他身后。

“是啊, 颜老师。”

和林叙搭话的是交大船舶系这次安排到南江厂的老师颜永年,年纪很轻,理论能力和研究实力却相当强劲。

这段时间,林叙因为参与货物围护系统的研究和对方有了交集,林叙本身就是交大船舶系的毕业生,和系里不少老师都认识。

自然而然地,他和颜永年慢慢熟悉了起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LNG船的货物围护系统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两个人就能成功研发的,其中涉及的核心技术相当之多。@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林叙一旦投入起来就会忘记周围,颜永年也是如此, 他当初原本有机会进研究所,却阴错阳差来了学校。

“在哪儿都一样。”颜永年挠了挠头发,“只是其他老师比, 我教学的能力弱了一些。”

这也是他这次被派到南江厂的原因。

林叙和颜永年聊了片刻, 两人便都专注投入到图纸的修改中了。

南江厂购买的这一套图纸数量实在太多, 林叙这段时间完全没有做其他事,光负责核查结构强度了。

“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林叙重重叹了口气,接下来便认命一般开始了修改。

他手头在改的是T型框架连接套管结构,对这一结构的设计工艺进行了改进, 而这只是货物围护系统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结构。

除了负责设计部分外,在生产准备阶段,林叙同样派上了用场€€€€在南江厂的技术员里,他毫无疑问是最懂焊接的那个, 因而, 针对LNG船建造所需的殷瓦钢的焊接,厂里直接把任务派到了林叙头上, 安排他来培训焊接工人。

林叙:“……”

“这叫能者多劳,你就放心大胆地上吧。”陈辽拍了林叙一下,“等以后你把技术练出来,就又能编一本《焊接指南》了。”

“那应该属于不外传的技术吧?”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总而言之,你一定行!”

殷瓦钢即超因瓦合金,多用于精密仪器的制造,因为它能在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稳定性,LNG船的货物围护系统,主要零部件包括绝缘箱、殷瓦钢三面体、泵塔等,这些零部件都需要准确无误地安装到船上。

想要建好货物围护系统,也就意味着南江厂的焊接工人们需要掌握0.7毫米殷瓦钢板焊接技术,而由于0.7毫米厚度的殷瓦钢是承担不了一舱液货的重量的,它实在是太薄了,因而需要用绝缘箱来支撑,殷瓦钢需要和绝缘箱紧密贴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殷瓦钢自身的建造难度也相当大,在当下这个时代,买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

不过自LNG船这个项目筹备之初,南江厂上下就意识到,被卡脖子的技术早已超出了预期,这一艘船的建造如果全依赖进口的话,只会对南江厂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可以说,从决定发展出口船开始,南江厂给自身的定位就不是配件安装厂。

难关是要一点一点被攻克的。

只不过写在报纸和相关报道上的,是“南江造船厂又攻关了XXX技术”,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相当简单,毫无难度,可实际上,仅是制造殷瓦钢一项,其中技术与生产的配合就相当令人瞩目。

林叙不得不佩服厂领导的决断€€€€项目启动伊始,厂领导就果断决定,南江厂要有独立生产殷瓦钢的能力。

可以说,在LNG船建造过程中,殷瓦钢是最基础的,如果这一点都受制于人的话,就根本不会有所谓的“独立”生产。

而为了攻克这一技术,材料领域的专家们、结构方面的专家们……所有人联合起来发表想法,找问题、找解决措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启动研发之前,哪怕是在南江厂内部,都没有多少人认为厂里能成功把殷瓦钢生产出来,殷瓦钢蕴含的技术难度太高,是相当精细的一种材料€€€€就目前而言,国内研发生产的高精尖材料,都会给人留下粗糙的印象。

可殷瓦钢偏偏被生产出来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