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太子,当今的九五之尊,竟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行起了窃国之事。
不仅利用扶桑的死士,行排除异己,刺杀宗亲之事,还公然出卖梁朝的利益给扶桑,借机中饱私囊,积攒银钱笼络前朝的重臣,将军。
他明明已经是一国储君了,却听不得一丁点儿不和谐的声音,不惜铤而走险,冒着葬送家国社稷的风险,也要把不看好自己的人全部铲除,人为制造出一种太子乃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的虚假繁荣来。
这种人,吴蔚是理解不了的。
但这种人再任何时候都会存在,虽然用“沽名钓誉”四个字不能尽括,多少也能点出些许本质了。
……
从周环襄的叙述中,吴蔚听得出来,扶桑接触高律,是一场处心积虑的布置,谋划。
扶桑给高律提供的便利,无异于饮鸩止渴,等高律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不能回头了。
这又怪谁呢?
吴蔚将一杯温水递到周环襄的手上,说道:“润润喉吧,你的身体还虚着。”
“谢谢。”周环襄双手捧着杯子,并不着急喝,而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吴蔚,问道:“姑娘想知道的,我已经悉数告知,敢问姑娘,下一步该当如何?”
吴蔚没有再把皮球踢回给周环襄,试探她,或者周老先生的意愿,而是如实答道:“一国之君如此,德行已失,体统无存,高律早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背弃了自己的国家,可惜先帝未察此事,若是先帝有知……我想这太子之位也该换人了。”
周环襄的眼前一亮,问道:“姑娘是想推翻高律?”
“是,也不是。我觉得高律不配做梁朝的皇帝,他对不起梁朝的历代君王,也对不起这天下百姓。但周姑娘所言这‘推翻’二字,于我而言实在是太过沉重,一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做这件事,二是,我也没有这个名分。若是姑娘信得过,我心中倒是有个人选。”
“你是说宜王?”
“没错,宜王作为先帝的二皇子,无论是血统上,还是身份上,更能被天下的百姓所接受。先帝膝下唯有太子与四皇子两位嫡出的皇子,四皇子已经殁了几年了,那么除了高律……最符合礼法的继承人就是宜王高衡,当然了,还有当今的太子。不过这并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是起兵另立炉灶,还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逼迫高律下台,传位给太子,是他们那些大人物应该做的决定。周老爷子的初衷,只是希望梁朝太平,拒扶桑于国门之外,换天下一个正统。问题既然出在高律的身上,我们去解决问题就是了。”
“据我所知,这位宜王对姑娘所做之事,堪称无情了。姑娘为何还中意宜王?我们有这份证据在手,还有平燕王老千岁的支持,当今皇嗣众多,姑娘何不再考察一二?”
吴蔚摇了摇头,答道:“宜王如何对我,也不过是私情而已。我岂能因私废公?再者,时间紧迫,朝廷的人不会给我们接洽其他藩王的机会,就算是我们找到了机会,又怎知其他藩王是何心思?会不会直接绑了我们送到京城去?若是姑娘没有选择我,而是选择将此事托付给东方瑞,我想她也一定会选择与宜王合作。我在泰州也生活了几年,宜王对泰州的治理我看在眼中,宜王对扶桑的态度,姑娘也是知道的。哪怕宜王并非雄韬武略的盛世明君,以他的能力和胸怀,做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能力还是足够的。梁朝四海一统,各地太平,是再好不过的局面了。我想,天下百姓要的,也不过是将这份稳定维持下去罢了。姑娘可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相信,这份证据一出,高律的正统身份定然会崩塌,宜王高律就是与太子并驾齐驱的新君人选,正所谓‘名正则言顺’,若想在变中求稳,想少流些血,唯有牢牢抓住礼法才行。”
听完吴蔚的这番话,周环襄竟落下泪来,许久才平复了情绪,对吴蔚说道:“吴姑娘,义父果然没有看错人,你的这番话……义父他老人家也曾说过类似的。”
吴蔚又是一阵感慨,问道:“你适才说,平燕王老千岁对此是支持的,可我听说……平燕王老千岁不是病重了吗?”
“平燕王老千岁与义父密谈之后,就对外宣称病重,养在京畿了。东方大人和平佳县主如今也在平燕王府好好的。平燕王老千岁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平佳县主和东方大人主动回归平燕王府,王爷也好将她们二人好好保护起来。这个主意还是我义父提出的,我义父听说了东方大人打算到京城就义赴死的事情,心中很是惋惜,义父觉得以东方大人在民间的威望,完全可以戴罪立功,做出更多利国利民的政绩来,而不是一时意气,为了区区一个赌约就到京城去赴死。需知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就算是死,也要死得有价值,而不是死于一时意气。”
周环襄深深地看了吴蔚一眼,说道:“所以,在两个候选人中,义父更属意吴姑娘,接手这份足以震荡乾坤的证据。”
第297章 海州失守
听到周老先生如此评价, 吴蔚沉默良久,方开口道:“周老先生抬爱了,我不过是比世人多了几分厚脸皮罢了。东方瑞信奉的是‘竹可焚不可毁其节, 玉可碎不可改其白。’而我……大概更相信‘好死不如赖活着’吧。”
周环襄正在感叹吴蔚对东方瑞的评价之壮烈精准, 就听到了她后半句对自己的评价,当即有些哭笑不得。
“吴姑娘真的是我见过的, 最别树一帜的人。”
“我说的是真心话, 扪心自问,我觉得在这件事儿上,东方瑞是比我更加值得托付的人。我虽然不如东方瑞, 也愿竭尽全力。”
……
随后, 吴蔚和周环襄在书房内商讨了接下来的计划, 吴蔚提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所有可用力量,并在舆论上制造先机。
这一点二人达成了共识, 眼下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面见宜王,将一切告知对方,并得到对方的答复。
说一千道一万, 吴蔚也好,周老先生也罢, 不过都是局外人而已,事情能不能朝着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还要看真正有资格入局的人, 究竟是什么态度。
就算吴蔚和周环襄把计划制定得再怎么完善,宜王若是没有问鼎九五之心, 也是枉然。
“周姑娘, 宜王府现在是什么情况?依照律例,太后薨逝各路藩王都应进京奔丧才是, 可消息传入泰州已经有些日子了,宜王府那边似乎没什么动静?”
“义父虽然没有把我们手中掌握的证据告诉宜王,但他也侧面提醒了宜王殿下,此时不宜进京,宜王殿下闭门称病,并派了心腹前往京城,叩请高律,由宜王世子代为吊唁,守灵。”
吴蔚这才想起,年初的时候宜王世子的确是进京了,虽然当初宜王世子走的很隐秘,但消息还是在泰州城内传开了,说是宜王世子与太子年纪相仿,被高律钦点了太子伴读。
“如此看来也是天意,高律招宜王世子进宫,想必是存了某种心思的,如今宜王将计就计,从礼法上……倒也让人挑不出什么错处。只是若宜王反了,这位世子……恐怕凶多吉少。”
“那就看宜王殿下如何取舍了,据我所知宜王膝下共有三子两女,其中有两位嫡出的儿子,世子已经入京,还有一位嫡三子,今年才五岁。”
“周姑娘,我有一事不明,还请姑娘解惑。”
“请讲。”
“周爷为何不将证据直接交给宜王,为何要兜这样一个圈子呢?”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义父,义父说:他虽是梁朝人,但离开故土几十年,对梁朝的民情和朝局不甚了解。总共也就认识平燕王老千岁和宜王两位皇室,前者年事已高又无子嗣,从礼法上,已经沦为旁支,若是将证据交给老千岁,反而令其陷入两难境地,老千岁对义父有救命之恩,义父不愿恩将仇报。至于宜王殿下,义父也总共见了他不过三面,之后又听说了宜王世子入京为质的消息,义父自然生出了顾虑。义父说:这件事儿鲜有兵不血刃就能解决的,万不能胡乱托付,若是因此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还不如让他老死在扶桑的好。义父说,他虽然心系故土,可于梁朝而言,他就像个外人,所以义父将选择的权交给了吴姑娘和东方大人。义父觉得无论是吴姑娘还是东方大人,心中都有一把火,一份赤诚,是为了替百姓化解危难,甘愿搭上性命的人,值得托付。”
“多谢周老先生的信任。”
……
说了这么久的话,周环襄已露出疲态,吴蔚起身告辞,出了书房后带着梅兰竹菊又密谈了半个时辰。
当天夜里,小梅带着吴蔚的那块王府的令牌,以及一封亲笔信趁着夜色,出了吴宅。
如鬼魅般的身影出现在了宜王府外,不过刚一现身就被宜王府的暗卫发现了行踪,对此小梅倒是并不意外,宜王府的深浅她多少还是知道的。
小梅从容地掏出令牌,表明了身份,宜王府的暗卫核验令牌无误后,引着小梅从一处隐秘的角门进入到了宜王府内。
……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等待,小梅总算见到了宜王,将吴蔚的亲笔信呈上,吴蔚在信中只写了一句话:她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得和宜王面谈,叩请宜王尽快安排。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小梅转述其实更安全,但这也是吴蔚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宜王的态度未决,若是让小梅传话,难免让宜王觉得小梅是知情人,万一宜王为了保险起见对小梅做出什么……谁也无法阻止。
吴蔚不仅将信封用蜡油密封,还单独交代了小梅一番。
果然,宜王看完信后,问道:“她找我,所为何事?”
小梅当即警醒万分,回道:“属下不知,吴蔚只差属下务必将这封信面呈殿下,并未交代别的。”
“知道了,你先回去,本王自有定夺。”
“是!”
……
直到回到吴宅,小梅才敢将胸中憋着的一口浊气吐出来,只觉心有余悸。
一切果然如吴蔚预料的那般,可以说丝毫不差,小梅不敢想象若是吴蔚没有三番五次的事先提醒,但凡自己说错一个字,会是怎样的结局。
第二天夜里,吴蔚便被人请进了宜王府,手段与当初梅兰竹菊请人的方式差不多,秘密潜入随后一包迷药,等吴蔚醒来的时候,人已经在宜王府了。
醒来后吴蔚实在忍不住,问道:“殿下这是何意?”
“暗卫一向的手段罢了,本王忘了吩咐,他们便按照规矩将你请来了,从前你不已经领教过了吗?何必大惊小怪?”
吴蔚忍不住白了宜王一眼,倒也没再说什么了。
“说吧,什么事儿?”
吴蔚搬了凳子坐到了书案对面,压低声音问道:“殿下,这间屋子的周围,绝对安全吗?”
“放心,三十步之内,绝对不会有人。”
“王爷还记得芦荟姑娘吗?就是周环襄,前几日夜里,周姑娘一身是血地出现在了吴宅……”
随后,吴蔚将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和宜王说了一遍,包括高律勾结扶桑,以及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证据的事实,一股脑地说给了宜王。
宜王听后,面色微变,吴蔚见了心里总算好受了一些。
不知不觉吴蔚和宜王也算是老相识了,还曾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但宜王一直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像今日这般还是第一次。
宜王眯了眯眼,目光陡然锐利,盯着吴蔚冷冷道:“此事,还有谁知道?”
吴蔚敛起心中情绪,平静地回道:“只有我和周姑娘二人知晓,当日我们二人在书房密谈,梅兰竹菊守在门外,三娘去了老夫人处,王爷大可叫人来问问。”
宜王又盯着吴蔚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听着有些€€人,良久才收起笑容,叹道:“好好好,你们果然是了不起。本王也算是明白了,这场战乱从何而来了。”
吴蔚的眼皮一跳,反问道:“战乱?殿下说的是……?”
宜王冷哼一声,似笑非笑地看着吴蔚,说道:“前几日本王得到线报,扶桑大举进犯海州,海州已经失守了,再用不上一个月,消息就会传到泰州来!”
“什么?”吴蔚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半晌才颓然坐下,双手成拳砸在案上,怒道:“他们怎么敢?明明我们已经炸毁了他们的军械库,还毁了他们的马场,他们那里来的底气,敢进犯大梁?!”
房间内安静了片刻,吴蔚又问道:“敢问王爷,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一个月以前了,本王虽有些桩子洒在各地,不过海州那边的桩子并不多,当时兵荒马乱,桩子差点折在了海州城,拼死飞马回报,朝廷那边应该更早得知此事。”
“那朝廷的态度呢?出兵了没有?海州的百姓如何了?”吴蔚感觉自己的一颗心都快跳出来了,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记录在历史书中,那些发生在蓝星的血泪史。
“尚不可知。”见吴蔚一副失神的模样,宜王到了嘴边儿教训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宜王长叹一声,说道:“此事也不能全怪你,只怪那个姓周的,太过异想天开!你们炸了军械库,毁了扶桑的马场都好,为何要去动他们的将军?本王听闻扶桑的皇帝不过是摆设,将军才是江山的掌权人,那个老东西年事已高,就算你们不杀他,他还能活几年?杀了他,平白给了扶桑出师的名头,好在没有被扶桑人抓到!”
“可是……他们的战马和竹甲都被我们毁了,他们拿什么打仗呢?”
“他们还有船,还有兵器!我朝开番贸已有数年,各个沿海州府对扶桑来的商船并无防备,他们先是借海寇之力逼迫海州渔民无法出海,等同剪掉了海州府衙的视听,随后再出奇兵,将士兵藏在了货船之中,待夜幕降临闪袭了海州城!不过一夜一日的功夫,海州便沦陷了!”
第298章 逐鹿之势
乍闻此消息, 吴蔚只觉义愤填膺,若不是碍于宜王就在自己面前,定要失态。
即便努力克制, 吴蔚也缓了片刻才恢复了冷静。
一直观察着宜王的吴蔚却突然开口道:“你们惹出这么大的祸端, 究竟有什么阴谋?你知不知道你们所说的那份证据,将会给本王带来什么?难道你就不怕本王杀了你么?!”
吴蔚感觉一阵堵心, 她理解宜王作为古代上位者的心思, 若是这样的人出现在小说故事里,大概会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可在现实中对上这样的人, 吴蔚只感觉很心累。
吴蔚起身, 朝宜王行了一礼, 说道:“殿下,与其对我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人物用攻心计, 还不如想想该如何应对不久后的变局。殿下,我在世人眼中已经是个死人了,之所以今日来找到殿下, 是相信殿下能给梁朝的百姓带来太平。”
“哦?这么说你在来之前已经笃定了本王会顺着你们的心意?你又如何知道,本王能给百姓带来太平?莫不是……你真有预知的本事?”
吴蔚自顾自地坐下, 答道:“殿下,我虽人微言轻,但辨别局势的能力还是具备的。斗胆问一句, 就算殿下不反,当今的皇帝陛下真的会放过殿下吗?皇帝与扶桑勾连多年, 难道他不清楚, 自己有什么把柄落在扶桑人的手上?周老先生是在泰州被朝廷的人抓走的,即便周老先生宁死不屈, 不被屈打成招,殿下觉得皇帝会信吗?宁错杀勿放过的道理,连我都知道。莫非?殿下是想效仿平燕王老千岁?延续新一代的皇室佳话?可当今的皇帝是先帝吗?他会如殿下的愿吗?若是皇帝真对殿下放心,世子又何必入京?自古权臣之子入宫伴读者常有,可远在边陲的藩王世子,一旦入了京,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
宜王面色微变,吴蔚的直白,说的他多少有些下不来台,但宜王又不得不承认,吴蔚的分析与自己的想法一致。
见宜王不语,吴蔚继续说道:“至于殿下所说的预知,绝无此事。若我真的有此等能耐,又怎么会把自己活成一个不能见天日的‘死人’呢?我之所以觉得殿下会给百姓带来太平,是建立在作为小人物的认知上的。殿下,其实天下百姓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符合大统,符合礼法,德行过关,能让天下的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太平的日子,那这个人在百姓的心中就是一位好皇帝。先帝唯有太子与四皇子两位嫡出的皇子,四皇子殁了,如今的皇帝又做出卖国肥己之事,德行已失,愧对百姓,愧对祖宗,那么最有资格波乱反正的人有两个,一位是当今的太子,另外一位就是殿下您了。如今这位皇帝所犯之事,非同小可,足够牵连太子也失信于天下。而您在先帝诸多皇子中,齿序行二,皇帝一家既然已经失德,殿下从礼法上便最有说服力。也唯有殿下站出来,挑起大梁,才能让其余蠢蠢欲动的藩王们心服口服,避免战争的全面爆发。古往今来,鲜有皇权的更迭能兵不血刃,我所谋求的,只是让百姓最大程度地免于战乱。”
这是吴蔚的真心话,也是吴蔚说服自己选择宜王的原因之一。
宜王勾了勾嘴角,放松了态度问道:“在你心里,本王难道只是在礼法和齿序上占了些优势?”
吴蔚终是忍不住抬起目光扫了宜王一眼,这一刻吴蔚是多想给宜王全文背诵一遍《沁园春€€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