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宠妻续命 第84章

前有威慑, 后有恩赦,大势已定。

除了少数向执的亲兵进行了一番垂死挣扎,其余人全都乖乖俯首就缚。

及夜, 举事失败的向执乔装打扮,费尽千辛万苦逃出城外,身边的亲信在不断抵御追兵的途中牺牲大半,目前只剩下不足十人。

虽野心勃勃,但向执也并非完全没设想过失败的下场,他知道他只是一件兵器,但兵器也分利刃与钝刀,而他无疑是主人最趁手的那件。自古成王败寇,成固可喜,败了又如何?只要主人没抛弃他,留得青山在,就不愁没柴烧。

他依照事先的约定来到城外陀螺山的背阴处,与手下猫着腰蹲在草木隐蔽处等待接应。

接应他们的人届时会伪装成商队,带他们坐船走水路,一路南下入金陵富庶之地,等一切都安顿好后再做他议。

一边忍耐着腰酸腿麻,一边盘算着日后将如何起复,不知不觉直等到月落西斜,终于等到充作暗号的布谷鸟鸣。

高悬的心总算落地,他欣喜蹿出,低声叱责:“约的是最迟三更天,怎么现在才来?事败了,相爷有没有什么口信转达?船何时开?我的两个夫人……”

话没说完,就被商队领头那人冷笑着打断:“提督大人,事到如今,不妨直言相告。”

向执一愣:“什么?”

“我这厢接到的密令,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压根儿就没有什么船,您的夫人也不归咱们管,咱们兄弟就只管一件事。”

向执往前迈的腿收住了,警惕起来:“哪件事?”

“自然是收您的命!”

那人说着,袖中就猛然飞出一道铁器。

锁链声哗啦啦响起,向执肩上猝然一痛,双腿下意识往后疾退,一退,肩上愈痛,原来那厮使的一双兵器是锁链连着的两只铁爪,而今铁爪没入肩骨,对方再大力一拉,痛得他几乎昏死过去,身子不由自主被扯向死路,耳听得身后叮铛呛啷一阵兵器相接的声响,知道自己的手下已经跟这帮人打斗起来,无暇顾及自身,便咬牙奋力一勾,脚尖堪堪勾住几道藤蔓,死命绞紧了。

去势猛然一顿,他瞅准时机正要跃起,另一只铁爪又破空飞来,噗呲一声扎进了他右腿腿骨。

他惨叫一声,心知此番要命丧于此,懊悔恼怒至极,锵地拔出腰间佩刀,便发狂地去斫那两根足有手腕粗的精铁锁链,直砍得火光四溅,精疲力竭。如此殊死一搏,也没能逃过如一滩烂泥般被拖至阎王脚边的下场。

“提督大人这又是何必?肯乖乖上路的话也少受这些皮肉之苦。”

“回去告诉谢衡,格老子的,背信弃义,禽兽不如,长姐当年嫁给他是瞎了眼!今世就是做鬼,我也不会放过他!”

“好嘞,大人的遗言小的一定带到!”

向执握着的刀被劈手夺走,反朝自己的颈脖子割来,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已看到另一个世界。噗呲一声,铺天盖地的热血浇得他满头满脸,再听到通一声巨响,世界陷入寂静。

他挣扎着,奋力抹开眼前的血色,那喷射出来的血竟不是他的,地上的死人也不是他。

他急促地喘息着,眯起眼,望向被血雾笼罩的暗夜。

见到那令人魂飞魄散的赤色斗笠,和斗笠下一张苍白且精致得异乎寻常的脸。

“许久不见了,向参将。”那人喑哑的嗓音配上明明含笑却冰冷的眼睛,莫名地,令人想到刚从地狱里爬上来的索命修罗。

向执确实太久没听到有人称呼他为参将了,不知想到什么,恐惧爬上他惊悚的双目:“你、你是谁?”

“这么快就把我忘了吗?是因为这些年来作的恶实在太多了,我就显得不值一提了?”那人勾起唇,缓缓将血刃从地上的尸体里抽出,“没关系,慢慢来,你会想起我的,我保证。”

这是自雍盛上位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政变危机之一,他依旧像当年那个被老天眷顾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孩子一样,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叛乱平息了,后期的清扫工作却旷日持久。朝廷三司两衙加上皇帝暗地里培养的大内高手全都出动了,竟然没能抓住贼首。

无独有偶,与向执一起人间蒸发的,还有皇后。

雍盛长久以来压抑着的不安有朝一日还是成为了现实。

他一方面封锁消息,一方面安排人手紧锣密鼓地全城搜索,每个暗卫手里都被交予两张画像,一张毋庸置疑,是造反头子向执,令一张则是某个神秘女子。

暗卫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搜寻的竟是一国之母,毕竟这话说出去恐怕也没人相信,因为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皇后敢这么单方面的断联失踪。他们单纯地以为画像上的女子与造反者密切相关,是家眷,或者合谋者。

另一方面,谢衡的病体在皇帝下令要迎谢策月棺椁入城的时候奇迹般地康复了。

他就像个大病初愈后仍有些昏沉的普通老者,一问三不知,一推二五六。

他声称,向执造反一事他事先全然不知,更别提什么幕后主使了,造反当日向执甚至还派兵围了他的侯府以免他掣肘,什么护卫,更是无稽之谈。当然了,这些事也都是他后来才听说的,因为那天清晨他听闻次子横死的噩耗后,就因伤心欲绝而陷入昏迷了,这点阖府上下都能作证,千真万确。

他逻辑自洽自圆其说了,而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三堂会审,确实也没有找到一星半点能佐证二人勾连合谋的相关证据。

谢衡老奸巨猾,又一次从这次的清君侧事件中成功地剥离了自己。

尽管如此,朝臣们还是意识到了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那就是,谢衡一手遮天的局面被打破了,他原本看似严密覆盖整个朝廷的势力范围出现了致命的缝隙。

这毫无疑问地带来了一连串的破窗效应,每天都有许多弹劾他的奏折在御前堆积,其中被提及最多的罪名,一是冬衣案,二是兵部的亏空和由兵部亏空引发的对他个人的能力与廉洁的质疑。

而后续皇帝一再的沉默,更引发了空前盛大的弹劾浪潮,在这种浪潮之下,好像你不弹劾谢衡,你就是与他同流合污的奸佞小人。

迫于这种压力,皇帝于是不得不下旨要枢相对这些弹劾作出回应。

谢衡也不得不弃卒保车,将所有罪名都推到了已故的儿子与正在逃亡的妻弟的头上。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朝臣还是接着弹劾。

谢衡别无选择,只能上书乞休。

出于仁义,皇帝表示了慰留。

但谢衡坚持告老。

皇帝就只能准其所请,收回了他枢密使与兵部尚书的职权,又赐予他太师的荣衔。

这种明升暗贬罢实授虚的手段亦是朝廷一贯常用的套路。

谢衡这次栽了个大跟头,而他的这次挫败使景熙七年自此成为了一道分水岭。

从这年起,繁荣了近百年的雍京谢氏日渐衰落崩塌,而盛帝此后持续长达数十年的皇权独揽的局面才刚刚开始。

一个月后,大理寺呈送御览的罪状上罗列了谢策月统兵期间贪污军饷、贻误军机、欺罔僭越等十余条大罪,皇帝震怒,即下圣旨昭告天下,褫夺谢策月生前所有官职与头衔,令其以白衣入殓,丧仪用度不得超过百两白银,且即日出殡,不得再停灵哭丧,也不得建祠立庙。

发丧当夜,凤仪宫走水,所幸火势不大,一片混乱后,火被扑灭,而绿绮绛萼等皇后昔日的贴身侍女一概不见了身影,侍卫们搜寻无果,只在皇后妆奁中的一个白玉匣里找到两封信,具是皇后亲笔。

一封信的信封上写着谢氏折衣绝笔六个大字,信中具是些冠冕堂皇之语,言父兄之过,十恶不赦,而自己忝位中宫未尽规劝之责,无颜于社稷云云,长篇大论。

雍盛并无耐心一字字读完,急躁且暴虐地拆开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给他的,纸上只寥寥数语:

今妾事已毕,再无淹留之理,故去,望君恕妾不能亲往陛辞,恐徒增烦扰耳。从前种种,如过眼云烟,妾本铁石心肠虚情假意之小人也,蒙君错爱,百凡体恤,进不能以一丝真心报君,退不能以相依相守自欺,自感罪孽深重,日夜惶恐,今又毁诺失信在先,逃之夭夭,罪极无赦也。妾非良人,无颜以期重逢,唯盼君相忘勿念,另觅佳偶,唯盼君余生安乐,永岁无忧。

雍盛从头到尾,忍受凌迟般看了好几遍,怒极反笑,当场将这封诀别信撕得粉碎,又叫怀禄将碎屑扫拢起来,扔到香炉里焚烧殆尽。

好像只要烧尽了,这信就不存在了一样。

但可笑的是,信上的每一个字都化作一根歹毒幽微的银针,一字字,一句句,一针针,将他的心扎得千疮百孔,鲜血长流,并且深入肌理,无论如何也拔不出,祛不除,暗地里化成秽脓烂疮,时时疼痛,时时提醒他,他的喜欢曾经就是一个笑话。

而他对谢折衣复杂的情感终其一生都成为大雍百姓茶余饭后最感兴趣的一大话题。

这得从皇后薨逝后那一系列昭告天下的圣旨说起——

景熙七年,凤仪宫失火后,宫中突然传出噩耗,皇后自鸩而亡,且引大火焚毁了尸身,死状惨烈。因无尸身可殓,群臣议立衣冠冢。棺椁具备,停灵七日,快到出殡的日子,一直保持沉默的皇帝却突然发癫,拒不发丧。

这算怎么个事儿?

大臣们傻了眼,自开朝以来就没见过这档子荒唐事啊。

例行劝谏的劄子很快就多到可以淹了晏清宫,但皇帝依旧坚持己见。

没法子,念在皇帝还在丧妻的哀恸之中,大臣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先把该立的谥号该走的流程走完吧。他们战战兢兢地选了美谥,订下奠仪章程,择定入陵吉日。

所幸这回皇帝没再作妖。

但始终把皇后的棺椁停在宫里终究也不是个办法,多瘆人多不吉利啊,不说风水,世人都讲究个入土为安,何况一国之母呢?这可是国丧,岂能儿戏?群臣又往死里劝,终于户部尚书提议另以空棺下葬,并太后绝食两日后,皇帝才勉强妥协。

明面上的丧葬仪典于是囫囵办了个齐全,也算是给了天下臣民一个交代。

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事儿到这儿就算结束了,万万没想到,这还只是个开端。

景熙八年春,皇帝突然降旨,将先皇后灵柩迁出皇陵。

景熙九年冬,皇帝又降旨,削夺先皇后谥号,将其画册移出宗庙,从此不享祭祀。

又过了短短数月,景熙十年夏,皇帝最后降旨,收回先皇后册宝。

没有册宝的皇后等同于废后,皇帝这是下定了决心,要将先皇后从大雍的史册上彻底抹去。

大臣们觉得此举有违仁义之道,又行劝谏,但皇帝一意孤行,群臣莫能阻。

就在众人揣测帝后之间的仇恨究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时,有官员上疏要圣上充盈后宫,重新选立中宫,以稳民心。

没想到,皇帝拒绝了。

且大发雷霆,要官员们多关心朝政,少操心他的家事,为堵众口,还连发锥心之问,是京察的力度还不够,还是考核的指标完成了?

而那个妄自揣度圣意的官员则被皇帝找了个不容辩驳的由头,贬出了京

这么一来,还有谁能说得清皇帝对先皇后的感情是爱,是憎,还是由爱生憎?

——第二卷 终——

第85章

“好啦, 别哭啦,不就是一个风筝吗?赔你就是了,皇阿爹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怎么成天哭哭啼啼的,羞不羞?”

初夏的御花园角落里, 穿着一身桃色宫装的女童瞪着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盛气凌人地嘟起嘴。

被她训斥的小男孩个头比她高出半个头, 却瘪着嘴无声地掉眼泪, 委屈巴巴地小声抗议:“那是娘亲亲手给我做的,是我最喜欢的小兔子风筝, 我还亲手在上面写了名字。”

“哼, 我那老鹰风筝也是怀禄亲手给我做的呢, 可威武了,撞上你的风筝一起飞了, 我都没哭。”女童整张粉雕玉砌的小脸皱成一团, 耸肩道, “算了,再找找吧, 方才我分明看它们往这边落下了, 兴许就在哪棵树上挂着呢。”

“可是……”小男孩又呜呜地哽咽起来,“文华殿马上就要开堂了,我们得赶回去听讲, 去晚了太傅又要打手心了。”

“打就打呗, 打得还少么?胆小鬼。”

女童鼻孔朝天不屑地哼了一声,拉起小男孩的手就往宜春池的方向跑。

他俩一跑动,正四处寻找他们的宫人立马发现了踪迹, 压着嗓子一迭声地喊:“公主殿下,谢小少爷,该去学堂啦!书还没温呢!”

“温书温书,天天就知道温书……”小公主边嘀咕,边把一双小短腿抡得飞快。

小少爷没她灵活,跟不上,前脚绊后脚摔了个大马趴,扬起的灰尘沾了他满头满脸,哇地一声嚎哭起来。

“诶呀,你是怎么摔倒的,嘘!快起来。”小公主连忙过来捂住他大张的嘴,又耗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人拉起来,喘着气埋怨,“你人不怎么聪明,身体却很重,平时吃的东西是半点没往脑子里去……”

小少爷一听,哭得更大声了。

“好了好了,别哭了,哭成个小花脸,别人会笑话的。”

小公主耐着性子蹲下来,给他掸身上的尘土,小少爷洪亮的哭声不知为何戛然而止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