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在水里捏了捏小哥儿的手指。
“谁让他来打扰你我。”
苏乙多出来的六指软绵绵的,最是好捏,小哥儿被他搞得没了脾气,用了力气抽走了手指,才好继续洗头。
贝壳舀起清水,一点点冲去发丝间的皂角沫,确定都冲干净后,苏乙拿来一块布巾包住钟€€的头发,替他揉搓半晌,方才端着水盆退开,一下子泼进海中。
等他俩在船舱外洗完头,喝完药,回去时发现钟涵已经四仰八叉地躺在席子上睡着了,多多也没睡贝壳窝,而是把自己扯成长长一条,侧躺在没铺席子的船板上,大概是那边更凉快。
钟€€上前解开悬在舱顶的一卷竹编的帘子,船舱就此分为两段,他脱掉上身的马甲,回到另一边的席子上趴下,等待夫郎给自己抹药油。
哥儿的手指在皮肉上游走,近似的体验一晚上出现两次,药油的药味都冲不淡钟€€的心猿意马,他本就是血气正旺的年纪,面对夫郎不能痛快“吃上”就罢了,要是连尝一口都不许,当真要憋坏。
昏暗摇曳的灯光被一下按灭,苏乙慌乱之中盖紧了药油盖子,身上未褪的衣衫乱成一团。
他缩在汉子的怀中,抬手捂嘴,压下其中溢出的细碎呜咽。
第51章 中秋
鱼筋处理干净, 挂在一排鱼肉之间晾晒,无论是用鱼筋还是卖鱼肉,都少不得要等个三五日, 期间还不能下雨,一下雨便又要推后。
在这当中, 还有个中秋节。
其实对于水上人而言,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他们是不怎么认真过的, 代代相传的习俗到底和陆上人不太相同, 相应的, 除却新年人人都要贺,他们更乐意给海娘娘过诞辰。
但毕竟是个节,现在日子过好了, 手里不差银钱,借这个由头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饭, 进城闲耍下, 买些平日不舍得买的吃食或是物件也无妨。
十五当日,钟€€和苏乙收摊收得早。
他们事先就商量好,打算今日提早回去做些酱出来,空出晚上的时间好来乡里转转, 今晚乡里有灯会,不少商铺已经提早扎好了花灯挂出来,只等入夜点上,还有那些个高门大户, 都是在街上有铺面的, 花灯不仅摆在自家门口,连着别处也都有,为的是赚些好名声。
钟€€本还想说晚上不在家做了, 到食肆里去吃,因他始终记得自己尚未专门带夫郎下过馆子,上次还是詹九请客,席上多是自己和詹九在吃酒说话,苏乙拘束得很。
这回换作桌上只有自家人,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最是自在的。
但苏乙明显不舍得,食肆贵得很,一条他们卖几十文的鱼,进去以后端上桌就值二钱银,他试着劝了劝钟€€,说是在家自己做也能吃得好。
“你那日不还说馋海蜇里子了,家里还有些晒干的,我也拿它给你炖菘菜试试,上回跟着二姑去寻三婶说家常,她还教了我怎么做,说你爱吃。”
钟€€见夫郎为让自己省些银钱,连这道菜都搬出来了,一副忐忑模样,哪里还舍得驳他,便改口道:“那就在家里船上吃,早些吃罢,空出时辰也来得及进城。你若做海蜇里子,我也另做几道好菜。”
苏乙没想到自己还劝成了,眉眼含笑道:“好,你还想吃什么菜,咱们上船前都买回去。”
比起去食肆,自己买菜做饭怎么也能省下许多。
既是过节,当然也不能吃差了,钟€€忖了忖道:“咱们去买只鸭子,再去肉铺割一吊排骨。”
这两样都是苏乙不会做的,要说买鸡,他还晓得炖个鸡汤,鸭子就更难些,排骨比普通的猪肉还贵,更是没吃过,便只好往别的菜色上想。
“这么多荤菜了,就再买一块豆腐、一把蕹菜就差不多了,你说呢?”
“够了,再蒸几只螃蟹,人家都说中秋要赏月吃蟹,咱们也应个景。”
这桌菜想来就丰盛,苏乙渐有了过节的实感,这是他嫁进钟家后过的第一个节,不必再担心和从前一样吃冷饭,受冷眼,想想便心思雀跃起来。
鸭子买了只一斤半上下的,不算太大,排骨买的是小排,也是一斤多,为了做鸭子和排骨,钟€€又买了几块鲜生姜,一罐渍青梅。
苏乙在菜摊挑了一把新鲜蕹菜,看着菜贩卖的吊瓜也不错,多要了两个,明日做吊瓜煲。
豆腐便宜,一块不过几文钱,钟€€每次看到豆腐都想到过去在军营里吃的冻豆腐,寒冬里和菘菜炖当真是一绝,可惜在他们这里,哪怕是深冬也不会使豆腐上冻,这一口滋味是断然吃不上了。
“相公,今晚要不要吃酒?我去给你打上几两。”
竹筐里添了好几样东西,苏乙抬头看到不远处酒坊的酒招子,转身问钟€€。
年节里确实不可能不吃酒,不过钟€€想着今晚是自家吃饭,吃完还要进城看灯,吃的一身酒气多有不好,本想说不打酒了,倏而心思一转道:“不打那等烈酒了,咱们打一斤甜米酒回去。”
苏乙知道甜米酒,几乎称不上是酒,可以拿来煮汤圆子,多是姐儿哥儿喝的,汉子都瞧不上。
以前刘兰草就常说甜米酒好喝,也曾往家里打过几回,不过都是二三两的打,现在得知自己能尝尝,当然是欢喜的。
一斤甜米酒当真不少,他们没带酒壶,竹筒装不下,便多花五文钱买了个酒坊的酒壶,想着以后打酒也能用上,不算浪费。
买到这里就算是差不多了,其余街上的好吃好玩的,今天生意都比往常好,有那吹糖人、捏面人的,早早就把摊子摆上闹市街头,但他们俩都没多看,晚上还要再来,到时再细打量也不迟。
下午回家做酱前,得知他们夫夫二人提前收摊回来了,渐次有人提着小杂鱼来卖。
过去这些小杂鱼随网捕上来,多是各家留下自己吃了,或是实在不想吃的,捡那大的留下晒干存着当口粮,余下的直接丢进海里。
假如拿去乡里圩集卖,一大堆赚不得几文钱,根本不值得跑一趟,遑论现在还要缴鱼税,那真是纯纯赔本生意。
现在不同了,钟家多了这门生意,放出话来说是可以收杂鱼,一斤五文钱,不过不是来多少都要,有时要的多,有时要的少。
村澳里不少人,尤其是离钟家船近的,现在都养成习惯,但凡手里杂鱼多了就来问一嘴,要的话赚两个铜子,不要的话也没什么损失,下回再来问就是了。
像今日钟€€就收得多,加在一起买了小三十斤的杂鱼,给出近一百个铜板,另外沙蟹、蛤蜊也收,这两样从水上人手里买都价贱,沙蟹三文一斤,蛤蜊肉也是五文。
苏乙起先想不通这个道理,总觉得能自己捕的,何必花钱买别人的,钟春霞也这么觉得,钟€€只好拆开给他俩算一笔账,就拿沙蟹来说,一斤沙蟹出半斤酱,做成酱卖三文一两,也就是三十文一斤,这部分的本钱才六文钱,蛤蜊酱同理。
让出这几分利,做成酱仍有利可图,把省下来的时间花在别的事上,人也能歇歇。
不然成日连轴转,好人也要累坏了,到时抓药吃药,花的只会更多。
苏乙被他说服,钟春霞就是不乐意也不管用,唐大强同样劝她,钟€€已是成家立业,有了夫郎还有了自己像样的小买卖,他们当长辈的见识不如小辈广,脑子也不如他们活络了,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折腾。
虾酱、蟹酱和蛤蜊酱,基本都是捣碎磨细后调味封坛,到了时日再启坛方有绝佳风味,其中虾酱还有陈放越久越好的说法。
苏乙特地留了几坛,打算分别过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再开封尝尝。
鱼酱和贝柱酱要架锅炒制,向来都是钟€€一手包办,做熟练了以后他动作很快,趁着收汁时还能空出手帮着捣酱。
有时候唐莺和唐雀也会来帮忙,若是来了,钟€€便给他俩发工钱,哪里能让人白干。
虽然唐莺还没嫁人,唐雀年纪也还小,但谁不愿意自己手里有些能随意支取的零散铜子,去乡里时能买两块糖、一个炸油饼,或是扯段头绳,买点绣花的彩线。
对此钟春霞更是拦也拦不住,索性不多嘴了,省的被孩子怨怪,说她是€€€€嗦嗦的老阿婆。
铁锅里炖着酱,家里几个石臼尽数上阵,捣声不断,钟€€做到一半,见夫郎和小弟都在揉手腕,他自己力气虽大,忙这半天也觉手酸,遂道:“这也不是个长久之计,既现在卖酱看着是长久营生了,等我从海上回来,就去做个石磨搬回来用。”
农家都有石磨,一个村里至少有一个,磨米磨面磨豆子都用得上,他们水上人不种粮,自也没有添置石磨的。
“那东西沉得很,买了放在哪里?”
苏乙也明白纯靠手捣做得慢的道理,哪怕石磨贵,却和铁锅一样都是值得花的钱。
他以前不知道石磨长什么样,后来在乡里一个豆腐坊见过一回,才知道就是一块沉甸甸,凿出样子的大石头,那东西可以把豆子磨成豆浆,磨虾酱蟹酱定也不在话下。
“放船上自是不可能的,到时放山上石屋里去,我找六叔公打个招呼,放咱们族屋里,别家想用,打个招呼也能借出去用,这样族里人肯定都乐意。”
钟€€越想越觉得应该早买,不然以后卖酱的生意越来越好,做的都赶不上卖的多。
“下次得空,我找詹九打听打听石磨该去哪里买,一般什么价钱,或是谁家有用旧的,只要没坏,愿意便宜给咱们的话咱们也要。”
从午食后开始忙,两个多时辰后总算将几样酱各自做出一些来,至少往后几日有得卖,像是需要发酵几日的,家里已有上次做的一批可以开坛了,等那批卖完,眼底下这批刚好续上。
将其各自装入罐子里后,打水冲干净石臼和船板,小两口坐了一会儿,喝了碗水,继续起来操持晚食。
想到是为了过节吃顿好的,浑身的疲乏皆不算什么,一向不玩到天黑不回船的多多,仿佛也知道今天有好吃的似的,早早就竖着尾巴跑回来,围着几个主人蹭来蹭去,蹭的几人裤腿上一层猫毛。
到了傍晚,几道菜依次上桌。
鸭肉剁块焯水后下锅,和煸炒到焦黄的姜片一起做成姜母鸭。
渍青梅上切小口方便出味道,倒入一点罐子里的青梅汁,和排骨一同小火炖煮,额外加黄.冰糖,闻着便滋味酸甜。
海蜇里子炖菘菜盛满一碟,里子肉用筷子碰一下就颤颤巍巍地晃起来,哪怕是晒干后再泡发的,比起新鲜的里子一样不失筋道。
豆腐和蛎黄肉烧汤,上撒葱花提鲜点缀。
蕹菜与虾酱同炒,是当地人最常吃的一道青菜,嫩绿爽脆。
桌子当中还有三只摞在一起的大螃蟹,壳子都快有一掌长,掀开后俱是金灿灿的蟹黄,挑一筷子入口着实满足极了。
更多的海鲜没再做,平日里吃多了,今日不吃也罢,且还要空些肚子,指不定晚间去乡里,还要买三两小吃打牙祭。
吃到戌时前后,月色已盛,白水澳想往清浦乡去的人家还不少,各家收了碗碟,洒扫干净船板,挂上风灯,撑船扬帆。
一时间海面上星光点点,笑语声声,竟比白日里还热闹。
第52章 香囊
各家人一出码头就散开了, 原先钟€€没成亲时自是跟着二姑一家走的,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小家,钟春霞也不讨嫌, 把他推去和苏乙一道,还旁敲侧击地问要不要带走小仔。
钟涵哪里愿意离开哥嫂, 两只手一边拽钟€€,一边拽苏乙, 怎么也不肯松, 两个大人便也牵住他。
现在白日里摆摊, 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其实家里三人也挺难得聚在一处,钟涵虽算是钟€€的弟弟, 三个人是同辈的,但年岁差得大, 都当他是小孩子宠着。
钟涵当老幺当久了, 很想长长辈分,前几日不知听谁说的,若哥嫂生了孩子,他就能当姑伯了, 直把他馋得不行,回来追问钟€€和苏乙什么时候能给家里添新的小仔,他也想当姑伯威风一把。
一句话把苏乙说红了脸,钟€€则是哭笑不得, 钟春霞听见了也来捏他脸蛋, 让他别乱讲话。
“大哥,嫂嫂,前面有卖鱼仔饼的!”
鱼仔饼是一种做成鱼形的点心, 算是九越这边中秋的应景吃食,当中有的是红豆馅,有的是糯米馅,外皮烤得金黄,小鱼的模样也多有不同,皆是木模子印出来的。
因做得可爱讨喜,多是买来给孩子吃,这会儿往街上仔细看,就会发现不少小娃娃手里都隔着油纸捧了个鱼仔饼。
这等点心水上人家基本无人会做,一早钟€€就答应钟涵,若是看见有卖鱼仔饼的就买给他。
如今看见了,他上前问了价,节庆里街上卖的东西也比往日贵,尤其是鱼仔饼这种一年就卖一次的,不多大的一个就要六文钱,分红豆馅和糯米馅,钟€€开口要三个,让那卖鱼仔饼的夫夫俩给便宜些,最后说定只要十五文,一个便宜一文钱。
钟€€让钟涵挑了个红豆馅的,又问苏乙是不是爱吃糯米馅,他知晓夫郎惯是偏爱些软糯的点心,苏乙听闻钟€€要三个时,本以为多出来的两个是给唐莺唐雀的,没想到是给自己,他也的确爱吃糯米馅,便轻轻点头。
钟€€含笑,拿过三个鱼仔饼,一个给小弟,一个给夫郎,另还有一个他自己咬了一口,旁边好几个汉子看过来,上下打量他,估计是少见这么高大的汉子,居然好意思在街上吃小孩吃食的。
本来苏乙也不太好意思吃,见钟€€都吃了,也不惧旁人打量,他便不多想了,捧到嘴边咬了一口,里面的糯米馅加了点糖,带着淡淡清甜。
苏乙不记得自己两个爹爹还在时,有没有给他买过鱼仔饼了,大约是买过的,只是自己没有印象,一晃十几年,却还有人愿意把他当成小孩子,买鱼仔饼给他吃。
不知道是不是过节的缘故,苏乙吃着吃着,总觉得眼睛有些酸,他不动声色地吸了吸鼻子,把口中的鱼仔饼咽下去。
“怎也不说话,是不是不好吃?”
钟€€见苏乙一直不说话,不由问道。
苏乙摇头,仰面笑道:“没有,好吃的。”
他看了看被自己咬了一口的鱼仔饼,把完整的鱼尾巴转过来举起来递给钟€€,“你要不要尝尝?”
钟€€由上而下望,似是看到夫郎眼角闪过一丝亮晶晶的东西,但一眨眼又没了,便怀疑是灯光的缘故,教自己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