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峰还记着陆柳的二舅,问道:“你二舅是哪个村的?我顺道一起把年礼送了。”
陆柳:“……”
你怎么突然说二舅。
他小小声道:“是陆家屯的。”
跟黎峰预料的一样,毕竟陆三凤姓陆。
说起陆家屯,黎峰告诉他:“我今天办了件好事,送一对夫夫俩去上溪村看孩子,他俩也是陆家屯的,冬月二十嫁了孩子,跟咱俩一天成亲的。”
陆柳:???
他震惊得失语,半晌过后,又给黎峰发了一张好人卡。
黎峰今天挣了钱,办了好事,吃了饺子,又被夫郎夸,心情大好,请夫郎吃鸡。陆柳吃得很饱,乖乖性子压不住肚子,连声求饶。
第22章 功课
陆杨一早起来就弄饭, 家里有肉有菜的,两个爹来了,就给他们做顿好的吃。
昨晚吃了馅饼, 这几天也吃过包子, 陆杨到灶屋转转,决定做面条吃。
早上吃碗热汤面,肚子里暖了,身上也热乎。
他先切了几块肉,在锅里炖萝卜。足五人份, 水加得多,切的萝卜也多, 盖上锅盖,炖出萝卜的鲜甜。
面条是手擀面, 陆杨做面条比较糙,差不多抖出长条条,就往锅里下,煮出来的面条是宽宽扁扁的样子, 像面片,卖相不好,入味极佳。
鲜甜的汤汁不开胃, 煮着面条,陆杨又拿一把咸菜出来炒,用肉片滚锅, 再加些佐料调味, 总算能入口下饭,就一起端到桌上。
五口人,一人一大碗面条, 每碗面条里都有五六块萝卜和两块肉。
为着炖汤,肉都切得厚。同样的分量,加点青菜,能炒一盘菜了。
王丰年跟陆二保看得心里发紧,碗里两块肉留不住,都给两孩子吃。
陆杨给他们夹回去了:“都有,你们放心吃吧。”
他们放心不了,认为是他们来了,陆杨才这样大方,早饭过后,说什么都不留了。
陆杨说送他们回村,他们也不用。
“来来回回的送,没完没了了。”
不送回村,就送到官道上。
这段路长,两个爹也婉拒了。
到了院子外,他们就让陆杨止步,往屋里看一眼,悄声嘱咐陆杨:“村里不比县里,过日子不好每顿都吃肉的,一天有那么一口荤腥就差不多,隔阵子再来个肉菜,既不腻味又省钱。谢岩还要读书,你们都不会种地,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就得从各处省出来。”
陆杨知道的。他这是才嫁过来,赶上了好时候,罗大勇给他买了半扇猪肉,他昨天又买了十斤,总不能放着肉菜不弄,给两个爹吃咸菜吧?
也就这一阵了,以后伙食不会这样了。
见他听得进去,王丰年欣慰,不再多说。
“外面风大,你回屋吧,我跟你爹走一阵就到了。”
陆杨点头,跟他们说:“过两天我会回去一趟。”
新出嫁的小哥儿,没谁回娘家这么勤,才回门,又回家。
王丰年想让他先别回,因面对的是陆杨,不是陆柳,他说不出口,只得点头。
目送两个爹走远,陆杨转身进院子,一眼看见在门后探头探脑的谢岩。
他感到好笑:“你看看你成什么了?再这样下去,娘都要怀疑你中邪了。”
谢岩不在意,想邀他去检查功课。
陆杨不急,先数钱。
“我们先算一笔账。”
早上的碗筷又是婆婆赵佩兰收拾的,数钱时三个人都在,大门一关,大家一起数。
昨天做了五十个包子,拿了一只出来试吃,剩四十九个,每个五文钱,合计两百四十五文钱。
白菜有两筐多,一起四十三斤。依着他的标价,单独买,一斤五文钱,整筐的买,就算四文钱一斤。总共卖了一百七十二文钱。
萝卜有一筐多,一起三十七斤。标价是三文钱两斤,卖了五十五文钱,有个半文抹零了。
白菜萝卜是村里人送来的,没有本钱,陆杨也不打算分给他们。这是赔礼道歉的东西,是他家应得的。
他做包子熟练了,手里有准头,一斤面粉加一斤肉,能出十二个大肉包子。肉价是十三文一斤,面粉是七文钱一斤。昨天那五十个包子,用料都是四斤半,凑足数,余下半碗馅料烙饼子吃了。
这里的成本价约是五十八文钱的肉和三十文的面粉,因第一次的原料是罗大勇帮着采购的,首次生意是纯利润,一天的包子和菜钱挣了四百七十二文钱。
他昨天又买了十斤肉、十斤面粉,都是熟人那里买的,比市价低一些。
肉是十二文一斤,还得了一斤猪板油。面粉算六文五,少了半文钱。这两处花了一百八十五文钱。
再买了两斤蒜头,用了十六文钱,两把葱,花了六文钱。
还有一百斤煤炭,去了一百二十一文钱。三个蒸笼用了二十一文钱。
如此买卖花销一番,余有一百二十三文钱。
一天能挣一百多文钱,瞧着挺多的,抓手里就一把,用麻绳都串不了两串。
谢岩到底是读书人,没做过生意,钱会算。
依着陆杨说的这个价那个价,一斤肉出几个包子,他大致有了数。
包子很有赚头,加上油盐佐料柴火等杂物,一百多文钱的成本,能卖出两百多文的价格,利润将近一半。
但每天只挣这点钱,一个月三两银子顶了天。
他们家有铺面,不用店租,可以省一笔。但县里生活,喝水、上茅房都要钱,这都是开支。吃吃喝喝的也要花。
陆杨在县里长大,知道一家开支情况。
米面粮油,菜肉柴火全要买,一个月二两银子够糊口。
陆杨说:“私塾正月十六开学,年间铺面都关门,我们想挣钱也挣不到,留给我们的时间就一个月。家里还要过年,办点过冬物资,吃喝都要银子。
“谢岩的束脩要五六两,还有书本笔墨,笔墨可以缓缓,这一个月,他这里就需要攒七两左右。我们家还要过日子,约莫攒个八两银子、九两银子,就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以五十个包子的利润换算,他们每天要卖一百五十个包子才够数。
陆杨还说:“我再从村里收菜去卖,卖的钱平分,信得过我就给我卖,不行就算了。”
卖菜是个添头,县里那么多人都要吃饭,总有人会买。
只是菜蔬料理的时间长,收成的时间短,他一次也拉不了太多,挣不了大钱。
谢岩想帮他揉面做包子,他娘抢先开口:“我帮忙吧,阿岩还要读书,不好干活的。”
谢岩:“……”
他眼巴巴看着陆杨。
陆杨无视,也没想要婆婆帮忙。
他做包子卖包子,就会疏忽家里,家里家外杂活一堆,需要人来料理。
他说:“我等下去找林哥哥,看他愿不愿意给我帮忙,我开工钱给他。”
暂时就这点包子,只用忙半天,工钱要不了太多,八到十文钱,就当每天少了两个肉包子。
等陆林上手了,他会加价,翻个倍什么的。
赵佩兰也会算账,稍作思索,点头同意了。
陆杨这便起身,谢岩不让他走,又把他往屋里拉,正正经经的让他检查功课。
陆杨听笑了:“什么叫正经检查?我还能吃了你啊?”
他昨晚才吃过霸王餐,今天就忘了,理直气壮的,谢岩呆了呆,直接把话题跳过,把他写好的功课从稿纸堆里掏出来。
功课是人情作业,也是“债务”的解决方案。
这件事将谢岩困住了很多年,数不清多少个夜晚,他辗转难眠,翻遍书册,想寻找一个破局之法。
他看见了很多法子,但是他用不出来。他像案板上的活鱼,脑子里再多想法,再用力扑腾,也逃不开死局。
现在,他看见生路了。
他们家没有欠债,村里人非要说他们欠债。以前的谢岩只顾着澄清、解释,一遍遍讲道理,一遍遍自证,一遍遍求人作证,时间久了,他都麻木了。
上次被陆杨引导着思考,他换了思路,想法陡然开阔。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他没有办法去让那些人相信他没欠债,那他就还钱。
别人可以空口喊话,凭空捏造一个债务出来。他为什么不可以空口喊话,凭空捏造一个他已经还过钱的事实出来?一块肥肉扔出去,自然会有狗咬狗。
从这里入手,谢岩定下了初步计划。
他们人单力薄,需要徐徐图之。
先确定攻击目标。
亲戚里面,就选四叔谢四财。
谢岩家的债务,是谢四财闹出来的,为着五亩地,把谢岩闹到了退学。拿了田地以后,把他们家逼如今的境地。被村民们视为大肥肉,谁都想来撕咬一口。
都这样了,他还在外头说谢岩欠他银子没还。可怜他们孤儿寡母,才没闹上门。
他得了便宜还卖乖,出尔反尔,正好拉出来打。
村民里面,就选孙二喜家。
这是老熟人,他们成亲的时候,孙二喜被陆杨掏了鸡窝,他还想追着陆杨打。
村民都没什么特殊的,全是跟风叫喊,没谁比谁好。
孙二喜想打陆杨,谢岩恨他。
这两家是主要攻击对象。
再确定拉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