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难撩 第31章

子冉并没有打消对李覃的不信任与猜忌,这个案子疑点重重,否则张绍也不会话只说到一半就让她自己来问李覃,“你最好说的全部都是实话。”

“下官所言句句属实。”李覃低头回道。

子冉没有再继续追问,李覃见她要走,于是抓着柱子大喊,“公子,您说好的救我出去。”

子冉顿步,看着通往狱门的路,犹豫了片刻后还是选择了直接离去。

李覃在牢中大声喊叫着,“公子,您不能言而无信…”

“公子。”

“公子冉,你怎能欺我,骗我!”受到欺骗的李覃破口大骂。

子冉走出了大狱,张绍就候在门口,“云中君。”

“廷尉下达了判决?”子冉问道。

“此案有疑点,廷尉不敢私下决断,遂将审讯结果呈到了大王那儿。”张绍回道。

子冉看了看天色,此时已近黄昏,“大王的意思呢?”

“因为边关的战事,所以大王的意思是,尽快平息。”张绍回道。

“尽快平息…”子冉回头看了一眼,“看来这个李覃是难逃一死了。”辛吾死后,燕王裕扶持起来抗衡辛吾的李覃便失去了利用价值,最终为了快速平息事件,而沦为弃子。

“不管结果如何,李覃都参与了此案,刺杀朝廷功臣,这本就是死罪。”张绍说道。

“你断案多年,廷尉得到的这些线索,你可有怀疑的人选?”子冉看着张绍问道。

张绍犹豫了片刻,拱手说道:“渔阳县所提交的一些证据与残物,都无法判定幕后之人,但从运回来的家奴尸首中可以推断出,对方的人马训练有素,只有贵族才养得起这样的死士,而且辛相回乡途中带了十余壮士,却无一幸免,对方的人马必然多于,有如此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整个燕国,并没有多少。”

子冉分析着张绍的言语,“和舅舅有过节的那些…”

“明面上有过节的,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李覃这位上大夫了,至于范梁,只是一个都尉,连上卿都不是。”张绍又道。

张绍的推断与揣测中,并没有直言说出是谁,但是却给了子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

“你叫什么?”子冉问道。

“廷尉左监张绍。”张绍先是一愣,随后还是拱手弓腰,重新道了一遍名字。

€€€€燕王宫€€€€

从廷尉离去后,子冉入了宫,但此时已经距离燕王裕传召她过去了整整一日。

中途还派遣了内官前往辛吾的府邸授命,但一直至黄昏,子冉才入宫。

燕王裕并没有责怪,只是问道:“从军的事,你知道了?”

“内官都告诉儿臣了。”子冉回道。

“最晚明日,”燕王裕道,“军情紧急。”

“是,”子冉叩首道,“儿臣一定不负父王苦心。”

“你舅舅的事,廷尉已经在查了。”燕王裕又道,他看着子冉的神色,“出现这样的意外,谁也不愿意。”

“儿臣知道。”子冉的脸色很是平静,平静的看不出一丝悲伤。

这让燕王裕觉得很是反常,但他并没有多问。

“昨天晚上…”

“昨夜儿臣带着王后去了王宫后山的别苑。”子冉如实的回道。

“为什么要去那里,且是入夜。”燕王裕逐渐沉下了脸色。

“因为曾经的承诺。”子冉回道,“只不过是观雪,而昨夜恰好下了一场大雪。”

“一个王后,一个公子,那些撞见你们的人,会相信你们只是赏雪吗?”燕王裕问道,“寡人不相信,你想不到这些。”

“一个儿子带着她的母亲去赏雪,会被人如此议论与猜忌吗?”子冉强硬的反问道,“除了赏雪,儿臣没有做过任何越界之事,儿臣问心无愧。”

燕王裕盯着子冉,战争在即,他强压着怒火,挥手道:“你走吧,去找乐易。”

“儿臣告退。”子冉于是起身离开了阳华殿,但她没有听从父亲的话出宫去找上将军乐易。

但昨夜之事,内宫传得沸沸扬扬,燕王裕喘着气,命人拿来了竹简与刻刀,“大王。”

“将王后加进殉葬的名册当中,如果那个时候她还活着的话。”燕王裕面露狠色道,“倘若谁违背了这道遗诏,便永不得继承王位,刻写两卷,送一卷到大宗伯那里保存。”

“王后殉葬…”心腹内官徐德拿着刻刀,双手微颤,满眼震惊的说道,“大王,王后是齐国的公主。”

“齐国的公主又怎样!”燕王裕道,“燕国已经死了一个齐国公主,你看齐国在意吗?”

“属于齐国的辉煌已经过去了。”

第035章 争端

€€€€中宫€€€€

冬天的燕国,夜色降临得极早,至入夜时分,蓟城的上空又开始飘起了雪花。

中宫庭前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但寒意依旧,今夜的雪,没有昨夜大,或许是因为风的缘故,所以雪花下落得很慢,在昏暗的夜色中,漫天的银白,就如同星光一般。

子冉来到中宫,却并不是为了视膳问安以及昏定,所以中宫的主人没有宣召她入内。

正殿的大门是敞开的,风,从殿外卷入,袭灭了青铜灯树上的两盏油灯。

但殿内的光,并没有因此黯淡,宫殿的主人跪坐在正北的主位上。

开着的殿门,却将二人隔绝开来,即使可以遥望彼此,却无法相近。

子冉站在殿阶下,抬头望着殿内的主人,殿内透出的火光止在了她的身前,她的脚下。

至夜幕完全降临,她被黑暗包裹,被漫天的雪所笼罩。

殿内的宫人纷纷撤离,并一同带走了殿外清扫的寺人,因为今夜的气氛,好像有些不一样。

至少比起昨夜,二人就连对视都淡漠与生疏了许多。

不知过了多久,风雪逐渐汹涌,越来越肆虐的风,突然席卷而来,使得殿内的火光忽暗忽明。

狂风带来的寒意,是刺骨的,就连在殿内都能感受到,于是宫殿的主人发了话,“进来吧。”

但殿外的人却始终无动于衷,面对子冉的停止靠近,姬蘅的内心,如窗外的风雪,凌乱又寒冷。

她静坐了一会儿,随后撑着腰后的凭几起身,“外面不冷吗?”她走到殿门,但是并没有迈出去。

子冉抬头看着她,眼眸之中闪烁的光,被她的身影遮挡,“任这风雪再大,也比不过你心中的冷。”

“原来云中君是对我起了疑心。”姬蘅闭眼说道。

“你跟上大夫姬於是什么关系。”子冉追问道,“你为什么要见他?”

“我何时见过他?”姬蘅反问道。

“王后连自己今日见了什么人,都能忘记吗,还是说,王后不愿意承认呢。”子冉道。

面对子冉的质问,姬蘅表现得很是不满,“什么时候,吾见了什么人,还用向你汇报?”

“臣子面见君王,这难道不是该有的礼节,”姬蘅又道,“如果不是,云中君又是凭什么身份来见我的。”

“怎么,云中君可以做的事,旁人就做不得?”

二人针锋相对,子冉的眼里充满了怨念,愤怒将理智一点点吞噬,“我已经做出了让步,做出了选择。”

“你杀了最疼爱我的长辈。”

“让我不得不质疑我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姬蘅居高临下的看着子冉,“所以,你认为辛吾的死和我有关。”

“不是有关,而是,是你。”子冉一口咬定道。

“你错了!”姬蘅冷冷说道,“真正杀死辛吾的,是你。”

“是你自以为是的意愿,从来没有人逼迫你做选择,而造成今日之结局的,都是你自己。”

子冉的心脏如同被雷所击中,剧烈的刺痛过后,是无比的麻木。

这一刻,她的心,仿佛空了,对和错,无数这样的声音,在她的脑海中争执,呐喊。

她陷入了质疑当中,对自己的质疑,自己在哪儿,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在儿,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事,又为什么会演变成今天这样。

在反复的质疑声中,她的思绪变得一片混乱,失去至亲所带来的悲伤,在这一刻突然爆发。

扑通一声,子冉跪在了雪地当中,灵前不曾流的泪,在这一刻,如同洪水决堤。

她大声哭着,悲伤之情浸染着整座中宫,却唯独没有撼动殿内站立的人。

她冷漠的注视着殿前,心中没有悲伤,但怒火已被驱散。

“不要为自己的无能与懦弱找任何的借口。”她看着蜷缩在雪地当中恸哭的人,“你当明白,这里是王宫,容不下任何弱者。”

子冉从地上缓缓爬起,满布血丝的双目中,流的似乎并不是泪,而是血。

“弱者?”她看着姬蘅问道,“是我,还是你。”

姬蘅盯着她停顿了片刻,内心深处的那份高傲,让她在人前不愿承认,张开的双唇,最终又紧闭,“是你。”

子冉听后放声大笑,她弯着腰,双手撑着膝盖,而后突然笑止,直起腰身,瞪着双眼道:“是你我。”

“你不愿意回答,好。”子冉的眸色逐渐变得阴暗,“你和姬於早有联系,今日大王召见了你我,你却在阳华殿的必经之路上作停留,你想让我看见。”

“你想以退为进,舍弃姬於来保全自己。”

“我都知道。”

姬蘅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子冉,一直到她推测完,也没有半句解释。

“你为什么不说话?”子冉质问道,“为什么那样的不在乎。”

“疑心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再也无法湮灭。”姬蘅回道,“我还有什么好解释的呢。”

“你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她又道,“夜深了,中宫今夜就不留宿云中君了。”

子冉呆愣在石阶下,眼里的愤怒逐渐变成失望,最终成为绝望,“我明白了。”

殿门被缓缓关闭上,殿内透出的光逐渐变得狭窄,直至彻底消失。

子冉独自立于庭前,她看着紧闭的大门,看着殿内逐渐熄灭的灯火,于是转身离开。

她失魂落魄的走出了中宫,眼里充满了怨念,却发现门口还候着几个寺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