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 第108章

沈晓睿笑:“李博,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李笃也笑:“来日方长。”

第103章

委托专业人士处理爱军集团的案子,是李笃提出的建议。

爱军集团终究算得上庞然大物。

在圆圆收集的材料中,李笃看到的不是一艘沉落海底受海水侵蚀的巨轮遗迹,而是一只遭受内部创伤外部倾轧双重打击而满目疮痍的巨鲸骸骨,撕扯噬咬的痕迹比比皆是。

爱军集团这艘巨轮在失去掌舵手漂向冰山的过程中,狼狈逃窜者有之,惶惶而不知所从者有之,曾有人短暂地试图掌握舵盘调整方向,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因为掠食者闻风而来,虎豹豺狼环伺,秃鹫盘桓其上。

而它本身,挂满藤壶。

最后那几年,现金如洪水般四泄,不计回报的投资,不计目的的采购,贱卖白送的产品……

掠食者不可能拯救这艘曾承载数万人但注定沉没的巨轮,它们蛮横粗暴地肢解它,拆走发动机,抽走能源,搬空补给,折断桅杆,加速它的下沉。

最后的最后,秃鹫叼走了肉,豺狼敲骨吸髓,蚂蚁也来掺上一脚。

浮光掠影,李笃彻彻底底体会了触目惊心四个字含义。

一鲸落,万物生。

爱军集团的轰然沉没,让一部分人失去生计的同时,却喂饱了另一部分人——后者竟到了明目张胆哄抢的程度。

圆圆将炮筒对准的,就是那些装也不装的强盗、土匪。

“职务侵占,蹲监狱!”

“挪用资金,坐大牢!”

“中饱私囊,抄家!”

“内外勾结当倒爷,游街示众耻辱柱钉死!”

“合同欺诈,发卖!”

“监守自盗证据确凿,蹲蹲蹲!”

……

给那一百六十七个自然人分门别类做标记时,圆圆玩笑般兴冲冲地报标签,李笃心梗得快要窒息。

很难想象圆圆看了多少遍,才能在看到名字的一刹那不假思索脱口道出罪名。

这还不包括那四十七家没有合同,但有大额资金流向的公司。

如此一艘巨轮的清理工作,两个人势单力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流逝,诸多证据将自然湮灭。

请帮手,迫在眉睫。

为此,李笃打了很长一篇腹稿,列举请专业人士协助的必要性:

首屈一指当属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方总时间宝贵,有限的精力应该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方总的生意渐入正轨,忙起来多线并行,一分钟当两分钟用,继续在爱军集团案子上投放大量精力和时间,损耗大于收益。

这事儿是程文静先摆上桌面的。

因为家里只养了一只猫,掉毛问题却肉眼可见地日益严峻。

起先圆圆还说是李博士跟筹备组没日没夜掰头掰到脱发,让曹阿姨和程文静换着法子做护肝丸和生发汤,直到有天晚上洗完澡她自己注意到一大团头发,那之后,护肝丸、生发丸变成了圆圆的零食。

其次,案子中涉及到的专业细节繁缛庞杂,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经验优势。专业团队的跨学科协作、技术支持是单兵作战难以比拟的。

再次,目标为数众多,俩人就算三头六臂,也是真的忙不过来。

公平起见,李笃也列举了劣势: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数据安全,舆论风险等。

但是没想到,圆圆只听了第一条,连连点头:好,照你说的办。

李笃甚至得到超乎意料的奖励,奖励李博士建言献策。

实际上,就算李博士不提,方规也在考虑找第三方操盘。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

经过再三检核,方规确认该补给员工和供应商的都补全了,清算的事情便也该提上日常。

方爱军老糊涂自甘情愿充当冤大头,方规可当不来。

有的人捞走好处,留下烂摊子一推二五六,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方规的想法很简单,生为方爱军的女儿,她享受过优渥的童年、少年时光,直至成年,她都算得上食物链前端的一小撮人。

是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员工、客户、供应商一同托举起的爱军集团,对这些用衣食父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的人,方规必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欠这些人的无论多少、无论多久、无论如何一定还清楚。

那么一码归一码,那些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倒卖资产中饱私囊,直接或间接导致爱军集团亏空,最终将债务及后果转嫁到她头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也别想好过,她同样追讨清楚。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但时间和精力,是她最缺少的。

别的不说,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的追诉期最短只有五年。

李博士和她不谋而合。

于是俩人一同将目光投向了沈总。

由沈晓睿组建或筛选团队,反正她还是咨询公司的头头,手底下有现成团队,如果她不接,那就请她推荐人选。

能者多劳。

至于沈晓睿会不会和辜总汇报这么一桩案子,定下沈晓睿是当之无愧的“能者”时,两人一致认为,瞒不过辜总。

因为这事必然牵连L&L及L&S。

辜总确实和方规主动聊起了这件事。

靠长篇大论赢得的两个小时会谈伊始,辜总开门见山:“我关注到一些很有趣的点,你主持管理的记录最早起始于三年前,有一些利益你无需让渡,我认为你是有意布置陷阱,然而先例一开,后来者有据可依,导致损失不受你所控。”

来的路上,方规一度——大概有那么一两秒——思考过:辜总会不会顾忌爱军集团的历史遗留影响到李博士。

毕竟李博士现在是L&S的全职员工,也是目前L&S在华首屈一指的金蛋套娃,无论协议约定亦或L&S在华布局,李博士本人最好避免涉入诉讼案件。

但辜总没提李博士,而是向小方总本人射出第一支箭,揶揄她当时天真、幼稚,好像一个不成熟的小猎人,煞费苦心布置了陷阱,却破绽百出,白白让猎物吃掉诱饵,甚至吸引了更多秃鹫。

望着辜总那双将“无波古井”具象化的眼睛,方规思索了不短的时间。

“那时候我太弱了,我打不过那么多人。我是走投无路的壁虎,只能断尾求生。而且,爱军集团确实坏到骨子里烂到根了,没救了。它不是方爱军给我继承的财产,方爱军没想过把它传给我。这也是爱军集团的死穴,后继无人。”

忘了从哪一年开始,方爱军不再让方规接触经营事务,不再带她去商务场合,让她当安安心心当游戏人间的大小姐,反正,方爱军认为他赚的钱够他女儿十辈子花不完。

“方爱军不想我做生意,不想让我进入野蛮厮杀的商业丛林,他害怕我会被人吃掉,很凶残的吃法——大概是身为人父最恐惧的那种吃法,我知道,我理解的。”

在辜总面前说出这些比想象中更随意。

“那时候我也懒的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还蛮好过的,有条件享受干嘛不享受?”

在那之前李笃占去了方家大小姐大半注意力和时间,李笃离开没关系,大院里还有那么多姨姨姐姐,方家大小姐彼时毫无青云志——她已在青云上。

换个角度,“青云上”又是不折不扣的玻璃花房、水晶宫。

她在里面看风景,风景很漂亮,外面的人把她当风景,当玩偶,也很漂亮——不堪一击的大小姐最招人喜欢了。

当玻璃房周遭尚有重重护卫,谁都发现不了问题,建造者本身发现不了,身处其中被锦绣花团簇拥的大小姐更发现不了。

然而当潮水褪去,漫天虚假繁荣如云消散,身处其中的大小姐方后知后觉,玻璃花房是双向透明,她只有一双眼睛,一次只能看一个方向,可是外界看却她没有死角,她一举一动尽在观者眼中,三百六十度的,连一根头发丝都能仔仔细细看清楚的。

这同样是后来姨姨姐姐们想来帮她,被她拒绝的原因。

敌暗我明,让姨姨和姐姐们进来吸引火力,何必呢。

“现在说起来多少过分解读,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当时我更多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凭直觉行事吧。那么多人围剿一个渺小的我,我捱过一天是一天。”

辜总提取其中的关键词,问:“多方势力围剿一家大型企业——这是相当常见的商业案例,消化一家大型企业已形成产业链。你认为对爱军集团的围剿从何时开始?”

方规想也不想回答:“EZP咨询的人进来。这帮混蛋就是一群屎壳郎,闻着粑粑味就流口水。”

辜总捏了捏鼻根,看得出想克制,但是没忍住,笑出声。

方规忿忿道:“你就看吧,他们绝对跟那几个大买家通过气了,后来演都不演了,於成工业过来的时候我还看见那领队的高级合伙人了。也就是他们离得远,还欠他们服务费没结,要不然我铁定送他们进大牢。”

辜总说:“EZP咨询在北美声名狼藉,Sherry……晓睿与EZP曾有龃龉。我想她乐意协助你发起国际诉讼。”

方规拄着下巴笑眯眯地看辜总:“看来我上次的答案不仅惊艳了老沈,哦抱歉,沈总。”

“的确惊艳。”辜总赞扬道,“非常精彩,你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

方规:“……”

老辜有时候就挺……有种返老还童的促狭,喜欢口头上占便宜。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汉语不好。实际上她汉语可好了,完全掌握了骂人不带脏字的精髓。

方规:“我就算当了你肚子里的蛔虫,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心意做事情,这样你也接受吗?”

“L&S新进入的境外市场,通常只做股权投资,较少涉及固定资产投资。”辜总说,“过去三十年,L&S错过国内很多次机会,但L&S仍然看重这片沃土,目前虽有部分外资迫于市场和政治等因素撤出,但我们恰恰认为,这是再好不过的时机。L&S所坚持的长期主义,指导我们可以着手在这片土地上开展经营。”

方规接了一句很俗套的话:“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我建议你抓紧时间思考你想和L&S做什么生意。”辜总看了下墙上的钟表,“你还有三个小时。”

虽然双方就肚子里的蛔虫达成一致,但遗憾的是,方规并不是真的蛔虫,所以不理解辜总的意思:“三个小时干嘛?”

辜总洋人味儿十足地耸了下肩,“三个小时后,我的老板,L&S的掌门人,将与你和李博士共进晚餐。”

方规问号脸:“什么?”

“哦?李博士没告诉你吗?”辜总惊讶地说,“哦抱歉,我不知道李博士和你之间存在秘密。”

李博士告诉过她L&S的掌门人想近距离看看小情侣的相处,但没确定时间,也没说直接就谈生意。

明晃晃的离间计,方规简直要当场跳起来:“你就是在报复李博士挖你墙脚吧老辜!”

第104章

“8071天,你每天数着日子过的吗”方规戳了戳李博士后颈上的骨点,“看把莱莱惊的,下巴都要脱臼了。”

过了一晚上,李笃仍不习惯听圆圆叫Leslie“莱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