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 第43章

马上就要一模考试了,一模考试一过去就要复习世界史,世界史更是学生的短板,中国史学生至少还是从小有些了解的,而世界史的内容距离大部分学生都很遥远,陌生概念又多、文化差距又大,真是想想就头疼。

林空意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就是课堂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真实感,甚至经常会觉得历史课堂十分枯燥,或者仅仅只是听故事式的学习,无法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产生共情,从而导致学习历史十分艰难,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也非常困难。

提高历史课堂的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趣味性和真实性难以兼顾的问题。

一直以来,她都在思索历史课堂如何才能够让学生深切的认识到历史的真实,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并不只是课本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过去曾经真真实实发生过的存在过的人事物,那些历史中的人物,他们也曾有血有肉,他们也曾活生生的存在与这个世界上,有过喜怒哀乐,有过贪嗔痴笑。

只有明白了这些,学生才能真正的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和敬畏感。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也在关注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对历史的自主理解。

历史学科的学习应该重视的是实际,是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并分析历史,最后自主得出具体史识,这充分体现了探索历史真实的重要性。真实的历史才能得出真实的史识,虚假的历史只能使学生的认识偏离真相。

但是身为后来人的我们,想要探究出所谓真实的历史,那也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依靠着史书和历史文物也只能尽量的接近历史,而不可能百分百的还原出历史。

不行,不能再想了,林空意摇摇脑袋,打开了笔记本,准备继续看看已经备好的明天的课。

明天要讲的内容是汉代新儒学,基本上从这之后思想史的重点就是儒学的发展史了。

€€€€€€€€€€€€€€€€€€€€€€€€€€€€€€€€

嬴政亲政之后就确立了相对固定的廷议制度,他一早上完朝就立刻回到寝殿准备上网课了,今天蒙毅因为有事,没办法一起来听课,所以又只剩下嬴政一个人上课了。

快到上课时间,嬴政早早摆放好了平板和笔记,教材也在一边翻开准备好。

不一会儿,那道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屏幕当中。只是看着略显疲惫。

“同学们把书和学案准备好,然后把昨天做的那套练习拿出来,我们先来把昨天的作业处理一下。”

林老师先是展示出了学生们昨天做的练习的正答率,然后针对几道错的比较集中的题目讲解了一番,也重点强调了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做题方法。

讲完试卷,林老师又强调了一下作业上交问题:“同学们上网课也已经上了一段时间了,老师能感受到最近大家都有些疲惫,尤其是有部分同学的状态明显体现在作业认真程度和作业上交情况上。”

“这几天都出现了有个别同学不交作业的情况,我都发私信询问了具体原因,有的同学是有事或者生病实在写不了,有的同学能在第二天及时补交,但还是有个别同学既不说明原因也不及时补交的,我希望你能抓紧时间补交,马上就要一模考试了,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份作业。”

“我知道大部分同学的精力都主要放在语数外上,但我希望大家也不要因此就把历史抛下了,不管怎么样历史也是只要认真背书思考就能提分的,像我们班有些同学,只要认真背书提个二十分都不是问题,所以平时一定要留时间好好背背历史。”

一模考试?语数外?

嬴政在林老师的一大段话中捕捉到了重点信息,连忙转头问一边正在认真舔毛的小叮,小叮这两年似乎被这狐狸身体影响的越来越不那么像冷冰冰的机械客服了,很是活泼好动。

它听到嬴政问起一模考试的事情,一时都没反应过来,在脑内调取了一会儿信息之后才回答嬴政:“这是高考前第一次比较重要的模拟考试,一般会跨市联考,就是一个城市的学校和另一个城市的学校考同一份试卷,然后几所学校放在一起对比成绩,以便学校提前预测学生目前的水平。”

“高考一般要考六门科目,其中语数外分别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是高考总分中占比较大的三门,所以学生一般在上面用的心力也很大。”

“不过宿主不用担心这一点,宿主目前绑定的网课系统是历史相关系统,到时考试的时候宿主只需要参加历史科目古代史部分的考试,系统会自动按比例计算得分分值的。”

嬴政听完小叮的解释,觉得这后世的高考还是挺复杂的,只是语文、数学他听着还颇为心动,也有些想学,至于那个外语......

“那外语是何意?为什么学习了语文还要学外语?”

小叮很积极的回答道:“外语在高考中一般指的是英语,英语是国外的一种语言,也是林老师所在时空的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习英语从实用性来讲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中的许多先进性的技术和工具,比如宿主手中使用的这种平板,虽然搭载的系统是更为先进的时空网络系统,但是使用的基本编程语言也是这种语言。”

本以为已经足够先进的后世文明,居然还是要在语言方面学习和使用国外的语言,嬴政突然觉得有些愤然,后世的自己统一天下,又统一文字,不就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更有利于对治下各地的管理和政令的通行吗?

为何他一直以为十分先进的后世,居然还是要学习与自己的语言截然不同的另一种语言?

不过转念一想,嬴政想到了林老师之前所说过的明清时期,她说由于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和资本主义萌芽无法充分发展,使得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这个西方,恐怕指的就是使用所谓英语的外国吧。

想到这里,嬴政才发现,他一直以为自己拿到了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买到了古代史的教材,就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

而现在他才发现,仅仅只是站在古代史的视角,似乎还远远不够。

作者有话说:

还在纠结要不要讲世界史,总觉得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世界史的实用性不强。最多就是向外探索,但是征服世界的可能性还是有点点小吧。不过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怕自己写不好。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每天都在狂刷CP 1个;

第53章 继续上网课

在嬴政思索的时候, 屏幕中的林老师已经开始了今天课程的讲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丰富的百家学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秦汉时期我国主流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

林老师说着, 就切换了一张课件, 课件上显示出了三个小标题: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二、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秦朝统一六国后,继续采用法家学派的治国思想,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时期有关思想文化的事件大家最清楚的应该就是‘焚书坑儒’事件,但是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意图和影响目前网络上有些争议,我们这里就不展开来说, 总的来看, 秦朝依旧奉行法家思想为主的治国理论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思想文化专-制的色彩。”

屏幕前的嬴政对于林老师这里所讲的内容是有所准备的, 毕竟他上的第一节网课就已经让他知道了后世对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又是暴-政又是暴君;又是寻仙问药又是思想专-制;又是严刑峻法又是苛捐杂税;又是大兴土木又是劳民伤财......

或许一开始他还会有些愤怒, 但现在的嬴政早就对这些评价麻木了, 毕竟要是真正辩证的评价自己前世的那些事迹,的确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重要的还是在眼下,如何利用这天赐良机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很明显秦朝的思想政策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林老师三两句话就结束了秦朝, 继续讲汉代了。

“汉初统治者为了安抚民众恢复经济, 采用道家黄老之学治国, 统治者‘无为而治’、百姓‘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从战争到和平的这个过渡时期, 在汉初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使得汉代初年迎来了文景之治时期。”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这才是刚刚结束战争的黔首们最需要的国家政策吗?嬴政提笔在笔记上记下了这八个字,旁边标注了从战争到统一的前提。

要想与民休息,也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才行,虽然后世有人评价他修长城是大兴土木,但这一次他也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只是,这一次他会让秦国拥有足够的民力和财富,足以支撑他抵御外敌、巩固统治、镇-压六国贵族之后,再徐徐图之。

嬴政想起今日廷议的一个重要事项,就是推广土豆和玉米的广泛种植,如今秦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十分迅速,只是耕作方式和粮食物种还是较为单一。

如今得到了这两样高产作物的种子和耕种方法,正应该尽快推广下去,促进秦国人口提高才是。

嬴政相信,只要拥有足够的人和足够的钱,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只是,”屏幕中的林老师话锋一转,又讲到了另一个方面:“大家还记得我们在政-治史当中讲过的汉初的一个制度吗?”

汉初的政-治史就讲了一个政-治制度,虽然那节课嬴政没有听,是蒙恬上的,但后来他也看了古代政-治史的教材,对自己遗漏的知识点也略有了解,因此嬴政并没有忘记。

林老师看了眼屏幕中飘过去的几条弹幕,满意的笑笑,继续讲道:“看来大家都还记得,就是我们讲过的汉初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今天我们又讲了汉初的‘无为而治’,这两个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但是,随着郡国并行制下一些诸侯国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王之乱。”

听到这里,嬴政不由得轻蔑一笑,虽然他知道自己直接实行郡县制也为后来秦朝灭亡埋下了一点隐患,但是他在一开始看到汉初居然又倒回去选择分封诸侯王,就知道这些封国是一定会搞事情的,果然紧接着就看到了七王之乱这件事。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被汉景帝所采纳,结果不久,吴王刘濞就联合其他几个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义发动了叛乱,史称七王之乱。这次叛乱虽然最后被成功平定,但是却从侧面反映出‘郡国并行’以及‘无为而治’的政策已经不太适合当时的汉朝了。”

林老师切换了一张课件,又继续讲到了下一个皇帝,这人也算是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老熟人了:汉武帝。

嬴政发现这个汉武帝在课本上出现的频率比自己还要高一点,自己也就是在政-治史和经济史上出现的多,思想史都是被一笔带过的。

而这个汉武帝居然在三本书上都是被屡屡提及,甚至在政-治史上出现过三次:中央官制有他的中外朝制、地方官制有他的推恩令、选官制度还有他的察举制。

现在思想史更是专门有一节课讲他的思想政策,虽然已经看过教材,但教材上的表述终究是比较简略,嬴政表示他倒是要好好听听,汉武帝为什么能够独霸思想史的一整节课。

“汉武帝时期,国家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危机,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有王国问题影响着中央集权制度,外有北方的匈奴和西羌时时骚扰边境,严重威胁着汉朝对边境的统治。”

“同时国内长期的人头税政策,也使百姓穷困不堪,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从而导致国内的阶级矛盾不断加深。”

听到林老师总结的汉武帝所面临的统治危机,嬴政也是微微蹙眉,这些问题的确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因此汉武帝即位之后,首先面临的几个问题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抑制土地兼并、推动农业发展以及缓和社会矛盾。”

“在这种统治需求之下,汉武帝就必须要从‘无为’变成‘有为’,之前的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汉武帝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军事上的一些主要措施,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看他在思想上的措施又有哪些。”

“《汉书 董仲舒传》记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这里就提到了汉代儒学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董仲舒。”

“董仲舒是汉代的儒学大家,他在汉武帝广纳人才的时候三次应对汉武帝的策问,他所提出的理论后称《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受到了汉武帝的极大认同,其中包含这几个方面:第一,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思想,这就是在推崇思想上的大一统,正好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要求。”

“第二,董仲舒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权神授思想,这也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客观需要,但是为了防止君主滥用权力、独-裁专-制,董仲舒也同时提出了‘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这样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在赢政听来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他所处的时期统治者本质上来说也是这一套方法,一方面把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其他诸侯国的天灾来趁机控制舆-论打压对手。

自己前世的那些黔首将河鱼大上和蝗灾疫灾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不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吗?

至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不过也是一种变相的思想专-制罢了,比秦朝强不到哪里去,不过仔细想想,也许他强就强在选择了儒家这种较为温和的治国手段吧。

屏幕中,林老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活跃课堂氛围,继续说道:“这里的天人感应思想对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比较深远,后来许多统治者只要在其统治期间出现严重的天灾或者统治危机时,就会被认为是统治不当,甚至要下‘罪己诏’来检讨自己的过错。”

罪己诏?嬴政记得秦国也有一任秦王下过罪己诏,似乎是第九位国君秦穆公。

只是若是一有天灾便要下罪己诏,自己不知要下多少回了,放在帝王之术上,这也只不过是安抚民心的一种手段罢了。

“同时,董仲舒还把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发展成为‘三纲五常’,这个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林老师以为学生肯定很清楚这个常识性的问题,结果刚一随口问出这个问题,就看见屏幕上有几条弹幕飘了过去,类似于这样的:【中国、俄罗斯、英国...】

看到这些国家名称,林老师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之后,一时之间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我问的是三纲五常的五常,不是这个五常啊同学们。”

嬴政:这个五常是哪个五常?

还有,他怎么又看见了英国?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一时有点想象不出始皇大大学习世界史的心路历程会是怎样的,哈哈

第54章 继续上网课

嬴政很好奇林老师刚才说的五常是什么, 就直接问小叮:“小叮,这个学生说的五常究竟是什么?”

小叮很热心地对他解释道:“宿主,这个后世的五常指的是一个国际性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国际性组织?

后世的国家居然不仅没有继续发动争霸战争, 甚至还建立国际组织?

嬴政有点好奇林老师后面会不会讲到这个组织了, 只是他目前在教材上还没有看到。

林老师没想到学生思维如此发散,她笑了一会儿,又继续讲起课来。

“好啦,不开玩笑了,我们继续来看, 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同时,针对当时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他也提出了轻徭薄赋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一系列思想, 从理论上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需要, 因此才能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嬴政听到这里,对董仲舒此人颇有好感, 他觉得这种人才正是帝王所需要的, 能够提出完全符合统治需求的思想政策, 并且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思想, 将各家学派融会贯通,整合出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思想主张。

虽然这样的人才不是生在秦朝,但是嬴政也不是特别遗憾,毕竟他自觉自己身边的人才也是不遑多让的。

讲完了董仲舒的基本思想, 林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学到这里, 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 董仲舒的思想为什么被称为新儒学?它到底新在哪里呢?”

嬴政在听到林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时, 已经将自己刚才对董仲舒此人的评价记在了笔记上, 后半部分正好可以作为林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果然, 林老师在等待了一会儿之后,就继续讲到:“同学们回答的还可以,就是还有些不完整,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