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第541章 星奔川騖,司馬爲帥!

第541章 星奔川騖,司馬爲帥!

關中西面,漢軍與魏軍之間可以說是打得熱鬧。

而在關中東面,原本平靜的局勢,再起波瀾。

風陵渡營寨外,魏延在高臺之上遠眺魏軍主力,那魏軍大旗上,清清楚楚的寫了司馬二字。

“此番領兵,居然是司馬仲達。”

身側,魏延副將上前道:“魏軍尚未站穩腳跟,可要出兵擊之,讓其不得輕易築寨。”

魏延搖了搖頭,說道:“司馬仲達此人我對其有些瞭解,行軍以穩爲主,此番既然是主帥坐纛到了,不可能沒有防備,現在便是發兵掩殺過去,其也有應對之法,萬一中埋伏了,便不妙了。”

風陵渡營寨中的漢軍人數並不算多。

只有五千人,五百騎兵,這五百騎兵,還是當初劉禪回長安的時候,魏延找劉禪要的。

五千五百人,一次大敗,怕是要損兵折將一大半了。

到時候能否守住風凌城都成一個問題了。

“守好風凌城,不要給漢軍可乘之機,陛下親征曹真,隴西的魏軍,勢必不堪一擊,我們只需要拖一些時間便是了。”

風陵渡營寨,現在可以稱之爲風凌城了。

爲何?

這半年來,漢國動用了許多民力,將風陵渡營寨擴建做城。

城牆非是夯土堆砌,而是科學院派人來通過燒磚砌成,端是堅固無比。

城池城牆高約三丈,厚度在丈許之間,用大量的石頭和磚頭加固,還在風凌城城牆上設置鷹樓、瞭望塔、箭樓等高塔來提高守城兵卒的視野和攻擊能力。

城池前面有護城河,護城河後面還建了一個甕城。

其實一般來說,小城池一般會採用吊橋門或者懸門,大城池纔會再修建一個甕城,也就是正式城門前面的小城池,四周有高牆跟塔樓,當敵人攻入甕城後,纔會遇到真正的大城門。

此時站在甕城牆上的守軍就可以放箭射擊,拋砸石頭,放火倒開水等,把敵兵殺退。

但風陵渡位置重要,搞後勤的諸葛亮,是咬咬牙,給風凌城建造了甕城。

加之城中倉城府庫可以儲存的糧草、軍用物資數目巨大,只要不浪戰,守着來打,需要十倍於守城兵卒的數目,方纔有可能將風凌城打下來。

而且,就算是你將風凌城打下來了,損失勢必巨大。

不在城下丟了一兩萬具屍體,你打的下此城?

因此

魏延現在只是想穩着來。

“可潼關的趙將軍,可會出關作戰?”

趙子龍?

魏延搖了搖頭,說道:“這我就不知道了。”

子龍以膽子大出名。

衝陣的事情太多了。

莫說是萬人軍陣,便是十萬人的軍陣,他都敢去闖一闖。

“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好了,何須在意其他的?子龍將軍有縱橫天下的武力,出城應戰也不是不可,我等守住風凌城便是了。”

魏延有些擔憂趙雲率兵去攻魏營。

在魏國大纛下,夏侯尚臉上同樣有擔憂之色。

“都督,在漢軍眼皮底下築寨,萬一漢軍來攻,那該如何是好?”

司馬懿在洛陽之時,便已經是被曹丕授官了,此刻他是都督雍凉二州諸軍事,徵西將軍,可謂是位高權重。

雖然他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但有曹丕的喜愛,一路上還是走到了高位之上,甚至能夠領軍出征。

當然

他之所以能領軍出征,還是因爲洛陽城中,無人敢請戰。

沒辦法。

一年前那種情況,魏軍主力都打不下關中,當時漢軍還沒有在關中站穩腳跟。

現在過了一年了,漢軍已經站穩腳跟了,再去打,能打得過?

收復關中?

恐怕是自取其辱罷了。

很多軍將不願意出征,甚至還有幾個稱病的。

讓曹丕很是惱火。

而在這個時候,司馬懿上前請命出征,這一下子,對比就非常明顯了。

這纔是真正的臣子該做的事情!

曹丕感念司馬懿之勇武、之爲君分憂,當即給了他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徵西將軍的官職。

恩寵不可謂不隆。

“我倒是要漢軍來攻,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這個膽子。”

司馬懿此番帶來的大軍,除了築城的民夫外,更多的,便是騎兵。

整整兩萬騎兵。

其中五千騎兵,更是隸屬於洛陽禁軍序列的,是精銳中的精銳。

而其餘一萬五千人,便是烏桓騎兵,鮮卑騎兵與匈奴騎兵組成的僱傭軍。

這三族都有豐富的當僱傭兵的歷史,可謂是經驗豐富。

至於他們當僱傭兵的經驗爲何如此豐富,這就要往前面去說了。

利用外族作戰,在兩漢是有傳統的。

譬如

拖死東漢政府的羌亂,很大原因就是內遷的羌人,其中大部分被稱爲“東羌”造反。

Wшw ★тt kán ★C○

既然不能安撫羌人,又爲什麼要內遷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漢政府想利用羌人的武力,讓他們給帝國當兵,幫帝國守衛邊境。

兩漢政府使用外族武裝的傳統,可以追溯到西漢。

戰國時代,各國都是徵兵制,兵農合一、全民皆兵。

秦漢大一統帝國建立後,戰爭的對象由各地諸侯變成了邊境異族,徵兵制就難以適應新的戰爭形態了。

至於爲何,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徵兵制難以適應戰場環境。

新戰場由帝國腹地轉移到帝國邊緣,中原地區徵發的士兵難以應對複雜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

家鄉青山綠水,邊地大漠黃沙,士兵不等打仗就先懼怕了幾分。

第二個原因,是戰術上難以適應。

中原士兵平時種地爲生,戰時以步兵爲主,讓他們對抗強於騎射、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軍事技能上處於絕對的劣勢。

另外,徵兵守衛邊境的期限是一年。

帝國疆域廣闊,徵召的士兵從家鄉出發,有時要走幾個月才能到達邊境,然後剛適應了戰場環境,學會點軍事技能,又送回去種地了,換下一波新兵過來受罪、送死,這個過程本身就非常不科學。

第三個原因,是後勤補給困難。 邊地經濟上非常落後,無法支持大規模戰爭,必須得從內地運輸物資。

除了士兵用度外,因爲路途遙遠,運輸中物資損耗數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徵兵制的弊端,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就充分暴露了。

漢武帝雖然擊敗匈奴,但也將大漢國力拖垮了,最後不得不在輪臺下罪己詔。

西漢時便有幾個思維敏銳的大臣提出軍事改革,使用異族兵就是改革措施之一。

異族兵熟悉戰場環境,懂軍事技術,能就地解決補給問題,基本可以避免徵兵制的三個弊端。

漢文帝時賈誼就提議,想辦法讓部分匈奴人成爲漢朝臣民,分散他們的力量,設置若干屬國,安置在從隴西到遼東的邊境上,讓他們幫漢朝抵禦月氏等其他異族。

賈誼樂觀地說,異族負責打仗,西漢帝國就能“民天下之兵”,讓百姓在內郡過安靜的日子,讀書種地,享受生活。

到漢武帝以後,對待異族的策略基本上採納了賈誼的想法。

比如渾邪王投降後,其部衆就被分爲五個屬國,安置在邊境上幫西漢戍邊。

西漢使用異族士兵的前提,是本身軍事實力非常強大,不管是用異族守衛邊境還是把他們編入中央軍序列,都只是作爲一種補充力量。

可到了東漢時,情況就不同了。

東漢的軍事實力要比西漢弱太多了,劉秀建國後,大量削減中央軍和郡國兵,廢除都尉官和都試製度,造成“王旅不振”和“民不習戰”的惡果,部隊打仗不行,民間也沒了尚武精神。

東漢自己軍事實力不行,但用異族兵的傳統卻還在。

實際上,正因爲自己打仗不行,才依賴異族兵;而越依賴異族兵,自己打仗越不行。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公元185年,邊章、韓遂造反,朝廷緊急召開平叛會議。

皇甫嵩主張徵召三千烏桓騎兵,北軍中侯鄒靖認爲烏桓太弱,應該用鮮卑騎兵。

大臣們反覆辯論,有人支持用烏桓,有人支持用鮮卑,但沒有一個人提出要多徵召一點漢族兵的。

可見在朝廷大臣的心目中,漢人士兵打仗是不行的,異族士兵纔是可堪重用的。

東漢徵發異族兵的記載,史書上共出現80多次,烏桓作亂,用鮮卑打;鮮卑作亂,用匈奴打;北匈奴作亂,用南匈奴、烏桓、鮮卑一起打。

東漢時所使用的異族兵包括匈奴、鮮卑、烏桓、扶余、羌、武陵蠻、交州蠻、白馬氐、昆明蠻等等,只要能用,纔不管你是誰呢!

邊境守衛當然也離不開異族兵。

南匈奴內附,東漢用他們守衛邊境;羌人內附,用來守衛邊境,烏桓內附,也用來守衛邊境。

當時有人誇耀東漢使用外族兵的政策,說“內不煩一夫之役,不開府庫之藏”、“不動中國,不煩戎士”,不用擾亂中原的百姓,也不用政府花錢,這辦法真是太棒了。

實際上這是一種溢美之詞,東漢政府還是要花錢的,不花錢誰給伱賣命啊?

大臣袁安記載說,當時東漢朝廷每年要給南匈奴一億錢,給西域諸國七千四百八十萬。

還有材料記載說,青徐兩州每年要供應鮮卑兩億七千萬錢。

此番魏國請鮮卑人、烏桓人、匈奴人出兵,也是花了不少代價的。

曹丕之前不用,是深以爲恥,但戰局到了這種程度,魏國的精銳兵卒都被漢國嚯嚯得差不多了。

現在已經是關乎國家存亡的時候了,自己的面子,又能算什麼呢?

而對於這些‘僱傭兵’來說,只要錢帛賞賜給得夠,他們便會爲你全力殺敵。

騎兵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司馬懿現在依仗的,便是這些精銳騎兵。

但出乎司馬懿預料的,趙雲也沒有出兵。

而是眼睜睜的看着魏軍營寨一點點在廢墟中修築起來。

“哎~”

見此情形,司馬懿臉上有着擔憂之色。

“不想漢軍居然如此謹慎,要想拿下潼關,恐怕困難了。”

危機中蘊含着機遇,同樣的,機遇中也是蘊含着危機的。

此番魏國皇帝曹丕花了很大的代價讓他這個沒有多少軍功的‘文人’做三軍統帥,也是頂着很大的壓力的。

若是他把這個差事給搞砸了,便是曹丕再信重他,日後他也沒有再次帶兵打仗的可能了。

嚴重一點,可能以後的仕途也就到此爲止了。

初嚐到率領大軍的快感,司馬懿自然不想如此狼狽的。

今日帶兵出征,只是開始,日後他還有這樣的機會,而且會有很多。

此番,他必是要做出一番成就出來!

“紮營,魏延與趙子龍難以對付,不知在蒲阪城中的向寵,是何人物?”

柿子挑軟的來捏,潼關與蒲板津,總是要拿下來一個,要麼便是大量殺傷漢軍,以作功績。

司馬懿並未慌亂,也不着急。

他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騎兵!

大量的騎兵。

騎兵可以快速地行軍和轉移,遠遠超過步兵的速度。

這使得騎兵可以搶佔有利地形,突襲敵人後方,切斷敵人的糧道和援軍,或者及時撤退和追擊。

騎兵可以靈活地變換戰術和陣型,根據敵人的弱點和自己的優勢,選擇最佳的攻擊角度和時機。

騎兵可以利用高速運動和弓箭,對敵人進行遠程騷擾和消耗,也可以利用重量和衝力,對敵人進行近身衝鋒和突破。

還可以利用高度優勢,觀察敵人的動向和部署,以及自己的戰場環境。

騎兵也可以利用高度優勢,使用長槍或刀劍,對步兵進行居高臨下的攻擊,使步兵難以還擊。

利用心理優勢,給敵人造成強大的壓力和恐懼。

騎兵的氣勢和聲勢,往往能夠震懾敵人的士氣和鬥志,使敵人在未交鋒之前就已經半敗。

利用好騎兵的優勢,是他此番取勝的關鍵。

“三位,此番大戰,仲達還是要靠你們的,我司馬懿身無長處,只能在你們後面搖旗助威了。”

此番他領兵前來,曹丕給他的軍將,陣容也是非常豪華的。

護鮮卑校尉牽招,度遼將軍閻柔,幷州司馬田豫。

一個個都是響噹噹的名字。

此番能否成事,也要靠他們三位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